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年前见义勇为当上英雄,而后归于平淡却不忘奉献社会——~~~
20年前见义勇为当上英雄,而后归于平淡却不忘奉献社会——~~~
     
2014年05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年前见义勇为当上英雄,而后归于平淡却不忘奉献社会——
“好人阿唐”15年低调助学
陈杰 全晶妍
■ 唐金龙展示当年的照片和证书 本报记者 陈意俊 摄
  他,曾经是众人仰慕的“英雄阿唐”,也是埋头干活的“阿唐组长”,还是低调助学的“好人阿唐”。一句话,就是那么个实在人。1949年出生的唐金龙不善言辞,看上去毫不起眼,是那种平凡普通的人。但是,在1994年3月10日清晨,他的行为使他成了英雄。而1994年后,他连续15年给希望工程捐款,使他成了另一种英雄。

  紧紧抱住歹徒不放

  虽然已经过了整整20年,但内向的唐金龙对那个清晨发生的每个细节记忆犹新,语调还略有点激动。

  “有人偷槽钢!”1994年3月10日清晨5时许,几声呼喊以及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在上海市煤气第一管线工程公司龙吴路仓库里值班的唐金龙,“我当时睡在里间,听到呼叫声立即翻身下床,拿了件皮茄克披在身上,只穿着平角短裤就冲了出去。”

  说时迟,那时快,唐金龙跑到门口一看,只见五六个窃贼已经把槽钢装在翻斗车上拖出了100多米。他忙让一同值班的同事报警,自己则追了过去。追到近前,唐金龙看清其中一个窃贼是个身材比自己高大一截的壮汉。正面交锋要吃眼前亏,他身子一转,从侧面靠近,一个猛扑,双手紧紧抱住那窃贼的双腿,再用力一扳,窃贼一时站立不稳,被唐金龙按倒在地。

  那窃贼眼看要束手就擒,凭着自己人高马大,翻身拼命朝唐金龙挥拳,两人扭打在一起。这时,其他几个窃贼见同伙被唐金龙抓住,回身围了过来,穷凶极恶地拔出匕首向唐金龙刺去。

  第一刀,唐金龙闪过,歹徒见不得手,马上第二刀、第三刀接连刺来。唐金龙的手臂和大腿被连着刺中近十刀,殷红的鲜血流满全身,但他仍死死抱住那高个窃贼的大腿。歹徒被正气威慑住了,见势不妙,丢下偷来的槽钢和翻斗车四散逃去。而这时,唐金龙因失血过多,特别是被刺中的手臂再也使不出力气,倒在了地上。从发现窃贼,到伤重倒地,整个过程只有十几分钟。

  闻讯赶到的同事用棉被裹在唐金龙身上,把他送往中山医院急救。到医院的时候,棉被已被鲜血浸透。

  奖金捐给希望工程

  唐金龙奋不顾身保护国家财产而英勇负伤的消息传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当时,本市媒体纷纷报道了唐金龙的事迹。1994年3月19日,时任市委副书记的陈至立代表市领导到中山医院看望唐金龙,赞扬他“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谱写了又一曲赞歌”。

  当年,唐金龙被评为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其事迹被评为同年的市总工会“精神文明十佳”。他还成为市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的第一位获奖者。上海煤气公司还授予他企业最高奖——蓝盾奖。

  经过那次事情后,唐金龙依然做着他的仓库管理员,2000年转到企业退管会工作,直至2009年退休。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唐金龙把1994年获得蓝盾奖1000元奖金,悉数捐献给了希望工程。而且,从此他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年坚持捐款助学。想不到,这一坚持就是15个年头,直至2008年他动了一次大手术才停了下来。“阿拉是小人物,也想给社会做点贡献,帮帮别人。”

  如今,由于身体关系,唐金龙基本上在家休息。他家里的陈设一般,但一进门就能看到的玻璃柜子里,醒目位置就放着当年他在中山医院病床上手拿鲜花的照片。“看看,还能回忆回忆。”而写字台的抽屉里,有个长方形的纸盒子也是他的“宝贝”,里面放着各种各样大红的证书,保存得最好的就是希望工程发给他的捐资助学证书。

  性格内向还有点“傻”

  唐金龙1969年进煤气公司当临时工,做过排管工、排管队长、仓库保管员,在龙吴路仓库工作时已经是个小负责人,被同事亲切地称为“阿唐”。在同事的心目中,阿唐性格内向,话不多,有时候还有点“傻”。

  1993年的一天,唐金龙上班途中被一辆16路公交车撞倒在地。公交车司机问他伤在何处,是否需要上医院时,他见一车乘客都在等,又怕交通受阻,竟挥挥手示意司机开车快走。司机离开后,他坐在地上依旧爬不起来,后来还是在过路同事的帮助下才到医院就诊。拍片后才知道,自己的脚后跟被撞成了骨裂。

  在仓库工作,默默无闻。煤气设备养护和管道排设,工程所需的材料基本上都由仓库提供。饭吃到一半发材料是常有的事。遇到急事,休息天还得赶过来加班。当时唐金龙还是单身,每逢有这样的事,唐金龙说:“总是我方便些吧。”

  20年过去了,问唐金龙如果现在碰到当时的情景会怎么办,阿唐仍然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还是会冲上去的。有人问我,歹徒人多势众,还带着凶器,你怕不怕。实际上,当时根本没想到这么多,就是告诉自己,这是我的责任,不能让坏人得逞。捐钱给希望工程,道理和那个一样,帮助别人、帮助孩子们,也是我的责任。” 

  本报记者 陈杰 实习生 全晶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1版:申城社区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城里城外
   第B06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12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创业钱途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好人阿唐”15年低调助学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好人阿唐”15年低调助学 2014-05-09 2 2014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