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把大伯母叫做大姆妈,我的大伯父是著名教练胡鸿飞,他培养了3破世界纪录的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很少有人知道在大伯父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下,有一位站在他身后默默无声鼎力支持他的贤内助,她就是我的大姆妈——陈文娟女士。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吹响了向新长征进军的号角。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大伯父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奥运集中训练和教学中去了,家中上有90多岁的老祖母要陪护、下有刚刚出生3个孙女需要抚养,大姆妈承担起了家中的一切家务。不仅如此,周末大伯父常把朱建华等运动员带回家,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集中讲评一周来的训练得失,也就是给优秀运动员开小灶,常常要讨论到深更半夜。大姆妈除了要给大家烧水添茶外,还给年轻人做夜宵,每次都翻花样,不是馄饨就是汤团,不是汤团就是汤面。训练期间运动员体力消耗大,大姆妈隔三差五还在家里给他们加餐,增加营养。可以说大伯父和这些运动员为国争光,奖牌榜上的功劳也有大姆妈的一半。
我们家是大家庭,父亲最小。上面有2个姐姐、3个哥哥。特别是二伯父、二伯母与大姆妈一家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了近50年,妯娌之间从来未红过脸。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二伯父去世后,因二伯母无子女,大姆妈又安排大儿子一家与二伯母一起生活,到目前为止已经14年了,堂兄堂嫂一家待86岁的二伯母如自己亲生母亲。这些都是大姆妈言传身教的结果。
父亲常说,他能够考上大学虽然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每年寒暑假能够回家探望父母,能够安心地度过一个个完整的假期却是大嫂的功劳。因为那时候祖父已经失业,且不说大嫂子女众多,负担很重,大嫂如有一个不悦的脸色、不快的眼神,他也呆不下去啊!大嫂不仅管吃管喝,还给父亲添衣置袜,临走还把家里省下的零花钱给他。
不仅如此,大姆妈待我们这些侄儿、侄女有如己出,少不更事的我们,不喜欢穿老土老土的“蚌壳”棉鞋,大姆妈花了几个晚上飞针走线,为我们3个侄儿各做了2双时尚的系鞋带子的“懂经”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物资缺乏,所有商品全需凭票供应。只要有亲戚朋友出差去上海,总能给我们带回来大白兔奶糖、奶粉、炼乳等紧俏食品。要知道这可是大姆妈从她自己的孩子口中省下的呀!进入80年代,家中日常开销大了。大姆妈又发起了家庭基金,每个小家庭你50元我100元进入家中的储蓄罐中,用于帮助急需资金的小辈们上学、购房、结婚等,家庭基金既解决了小辈们经济上的燃眉之急,更是联系大家庭情感的纽带。我本人就是靠着这个家庭基金从硕士读到了博士,小弟弟买房也用这个基金完成了首付。因此,大姆妈一家1998年被评为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我们的家庭基金还上过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我们的下一辈已无大姆妈、大舅妈、大姑妈,孩子们可能不会再知道大嫂在一个家庭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家庭的和睦与发展有多么大的影响力。我太太在大姆妈去世时发自内心感叹道,大姆妈的美貌绝对不输著名的越剧演员王文娟,但大姆妈的美德我们做小辈的无人可比。世上再无大姆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