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街走巷的小贩中,卖衣裳竹的已经看不大见了。
我认识一个衣裳竹小贩,姓施,崇明人,以前常来我们小区。他喊声短促响亮,有很强的穿透力。他一喊“衣裳竹来——衣裳竹!”半小区的人都听得见。他车上那捆竹头,有合抱那么多,扎在脚踏车一侧,鼓鼓的,起码有百把根。看得出,那竹头都是拣过的,粗细都像小囡手臂那样,齐齐整整,很养眼;竹节老,竹皮黄,长短也差不多。他跟我说,这衣裳竹不能忒嫩,也不能忒老;忒嫩吧,不经用;忒老吧,容易发枯;竹园里长了两三年的“青年竹头”,质量最好。我说,你的竹头好是好,只是竹节凸出,毛乎乎的,衣裳上去有皱纹,你能不能把竹节削削平了再卖。他一笑,说,你戆大!竹节一削,竹头就容易开裂,寿命就不长了!不过你要削,我可以帮你削。说着,就从脚踏车前档布褡里取出一把竹刀,刀身有尺把长,刀刃雪亮。我赶紧捉住他手,说,算了算了,不削了不削了。
竹头又长又重,弄进市区不容易。小施说,他是请朋友开车,趁夜把竹头从崇明运进上海来的,一运就是一车,有几千几百根。我问,你一个人卖竹头?他说,一个人卖到几时去?我老婆也帮我卖。我说,女同志也推车卖竹头,忒吃力了吧?他说,乡下人做惯了,不吃力的。
过了若干天,我在另一小区里看到一个女的衣裳竹小贩,也是一辆脚踏车,一大捆竹头,面孔红扑扑的,说的也是崇明话。我想,她大概就是小施的老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