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在单位系统出版的报纸上当通讯员,学会拍照片则是在年过半百后。撰文,拍照,如此,在退休后有时继续发挥余力。
记得对我最大的考验是一次午夜零点的采访。那时我退休已两年。在睡梦中听到电话响,一听是报社编辑张老师来电。他要编一期“零点钟声响起后”的版面,原约好的同志因故不能去上海火车站采访,要我帮助去采访和拍照。我二话不说,马上起床,背上摄影包,冒着毛毛细雨,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达上海站。零点过后,我一一采访了列车长如何做好新一年的旅客服务,列车司机如何开好车保证列车安全,车站客运值班员一夜的工作情况。在采访的同时还要拍大量的工作照片。采访任务完成后,步行到家已经是凌晨2点多。虽然有点累,但我看到了采访收获觉得非常值得,心里也很开心。
2003年4月,是全国各地预防非典和非典发病的高峰期,也是一场考验人和锻炼人的重大事件。68岁的我,不怕危险,自告奋勇,背上相机走向生产第一线,到车站、到列车拍摄铁路职工及医务人员为列车消毒、给旅客测温、给疑似非典人员送慰问品等。有的同事还送我口罩,更有很多人劝我说:“老张,您年纪都这么大,还是少跑跑,免得传染上非典。”家里小孩也不支持我,但是我看到那些一线职工不怕危险,坚守工作岗位,他们的无畏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作为一名通讯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一线职工冒着危险,抗击非典进行宣传报道。不久我的照片分别刊登在多家报刊上,内心感到高兴。特别是年底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上海人民难忘抗击非典新闻摄影作品展”上也有我的一幅照片,这是对我的极大鼓励和鞭策。
我不习惯闲,能为老单位做点事,能以自己拍的照片反映点社会发展,我感到生活变得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