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安了家,当然也要天天买菜。常去的老市场的格局跟上海的室内菜场有点相似,但也有本地特点。比如,卖肉处理得很干净的是一般的猪肉,不处理干净有黑黑的毛的是黑毛猪,那是故意留着的,等于广告:我可是正宗黑毛猪。黑毛猪是本地农户散养的,体形小,肉细嫩。鸡,鸭,不是喂出来填出来的。本地鱼大多塘养,似乎不怎么样。野菜是山里自然生长的,白花菜有点苦,但苦后微微有点甜,吃后嘴巴里还感觉清爽,非常好,还降血脂。红军菜则一般般。毛毛薯其实是一种山药,像红薯紫薯一样煮着当饭吃,降血糖很有效。其实究竟降不降谁知道呢,不过是老头老太都有些这个高那个低的,爱听这些罢了。
本地茄子比外来茄子颜色淡,糯。也有笋,笋也有点苦口。南方湿热,土生植物多有点苦,苦能克湿热。最苦味的要数灵芝,是当地特产。外来人多了,还都是老年的,土特产也就多了起来,到处都是卖灵芝的,知道老人信这个。市场侧边是一条短巷,两溜水果摊从巷子这头挨到那头,芒果、木瓜、香蕉、芭蕉,也有不认得的,最多的是槟榔。水果采摘时间大有讲究,运到上海的必须考虑流通周期,都是六七成熟就摘下来了,宁可到时候化学催熟,也不能让它烂在路上或仓库里。这里只几天的周期,又都是农家各自种的,不熟他不会摘,那吃口就没法比了。买了一串芭蕉,短短的肥嘟嘟的简直可以卖萌,当即掰下来吃,甜、糯,一气吃了三个,看看剩下的半串,觉得不过瘾,自己找借口说,明天后天不一定来市场了呢,再买两串。摊主很高兴,我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