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纯蕾
六月的空气里,总夹杂着一些离愁别绪,与正在进行时中的江南梅雨季节一样粘密。这是毕业的季节,是年轻人从此各奔前程的季节。
散伙饭、纪念册、毕业旅行、神奇照相馆、吉他与歌声、眼泪与拥抱,不知这些曾经的保留节目还有多少常见于现在的毕业季。不知从何时开始,校长们在毕业典礼上费尽心思的致辞和各校各院系争奇斗艳的红毯秀,成了毕业季的标配。哦,不,不该用这么平淡的字眼,这分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毕业秀。秀的是口才与身材,当然,你也可以说,秀的是青春与校训,母校记忆与心灵鸡汤。
还记得你毕业那年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说过些什么吗?哪句话当真对你日后的人生产生过难以磨灭的影响吗?不必为没有而遗憾。毕业典礼不过是一次回望,一场道别。若是校长的肺腑寄语能牵出千丝万缕的校园往事,让你心生共鸣,倒也是一首不错的片尾曲。只是如果那份讲演稿不知经过多少人的草拟、修改与润色,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报道对象,充满了本该在之前几年中以学风、教风与校风润物细无声般流入学生心田的励志金句,就未免有些“神曲”的感觉了吧——广为传唱却从不走心。如果毕业典礼真有什么神圣的意义的话,那也是一种检阅,检阅自己有没有虚度光阴,也检阅学校有没有令你失望。不知有没有校长敢在毕业典礼上请即将离校的学生来历数他们的失望?
至于那些在网络上点阅率总是很高的毕业红毯秀,我欣赏的是最初想出这主意的姑娘们(应该是爱美的姑娘们吧),把宿舍管理员、食堂厨师请上红毯的懂得感恩的人们,以及会大声说一句“我拒绝走红毯”的年轻人,如果有的话。这一年又一年的红毯秀,难道还没有审美疲劳吗?结果,今年,连高中生自筹经费举办毕业红毯秀都成了新闻。
翻翻这个毕业季关于高校的新闻:校长站立9小时为学生发放毕业证,国内高校开启“女神营销”模式招揽生源,大四女生修改论文被导师“索抱”……但愿,这只是媒体的恶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