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女儿抱着我的脖子,对着我的耳朵,说:“爸爸,你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这如同天籁的话语,是对一个爸爸的最高奖赏。女儿的这句话,我会永远记住。
还记得女儿出生的那一天。那天上午,41岁的我,看着医生手里抱着一个满身是胎脂、哇哇哭着的孩子走向我,请我帮孩子剪脐带。我心里明白,这是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告诉父亲:孩子的妈妈已经完成了孕育她的工作!教养这个小婴儿,是父亲应该付出最大努力的时候了。
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洗脸、洗手,有时候甚至刷牙,然后轻轻地抱起女儿——一个温暖、柔软、香喷喷的小身体,感受着她的小手一次次地触摸。我想,40多岁再一次做父亲的我,真是老天十分爱怜的一个人了。
说起来给女儿读了几年书——有照片记录的是,从女儿2个多月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看书了。但我知道“绘本”这个词语,已经是女儿1岁半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给女儿的读书经历,“暗合”了专家们所说的从0岁开始,阅读的过程也基本符合专家们所说的科学过程。所以,我相信,每一个好爸爸的养成,都是基于爱。
日本绘本之父、阅读导师松居直曾经这样说:对孩子来说,触摸和爱抚不仅让他们的感官丰富起来,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内心的爱。来自电视等机器媒介的图像,无法提供给孩子触摸和爱抚的感觉。缺失这种感觉的孩子对人的情感世界不会有深刻的体会。读图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大人和孩子一起用手翻书,在讲述中,大人搂抱着孩子,共享读书的快乐。
我给女儿读书,从0岁开始。女儿是11月出生的,到了第二年的1月份,我帮女儿订阅的《婴儿画报》也到了。有人会说:0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呀?!但从女儿的反应上,人们可以看到,2个多月的孩子在爸爸的怀里,面对书本,她确实在看,也确实在听。
女儿有所有孩子面对书本的一切现象。当她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比较安静地看和听,但到了她会爬以后,她就要伸出手去触摸,甚至吃书和撕书。到女儿1岁半大的时候,就非常主动地找书来让爸爸讲了。
我发现她有时候爱生气。找来了一套情绪管理丛书给她试一试。没有想到,女儿特别喜欢这套书。每当我有空闲的时候,女儿就自己去拿来一本要我讲给她听——她拿来的也往往是《我不要生气》这一本。
有一次,孩子的妈妈不在家,我自己带孩子。晚上,尿片没有包好,女儿尿床了。半夜里,我有点气急败坏地给她换衣服、处理被尿湿的床褥。女儿迷迷糊糊地问我:爸爸,我是不是尿床了?你有大火球吗?(大火球是书里对生气的说法)女儿这么一问,我的火气一下子全都消灭了……是呀,每个人都会生气,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主动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呀。
到接触绘本之后,我给女儿的阅读,一下子找到了一座金矿!这些绘本,是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精炼的语言的结合,孩子的词汇掌握得越来越多,她内心的感受也越来越丰富。
有一次,我带她去爬山。因为刚刚下过雨,泥土湿滑,她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只手都是泥。但女儿没有哭,她爬起来,闻一闻泥巴,对我说:爸爸,泥土是有香味的呀!
啊,真是淳朴而优美的感受啊!
这样的感受,是爸爸亲子阅读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吧!
十日谈
亲子共读之美
毛豆时常会看书看哭起来,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