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大学
折射传统文化的精髓
张炯强
新民图表 制图 叶聆
  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被镌刻在校园正中位置的大石头上,十分醒目。复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洪兴对此解读“它折射传统文化的精髓。”

  徐洪兴介绍,复旦校训出自《论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坚定自己的志向;既要及时提出问题,又不能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思考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果做到了这些,也就接近儒家所倡导的“仁”了。徐洪兴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他认为,复旦校训体现出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它要求学以致用,思考现实问题,学习并非“空中楼阁”,而要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它要求知识分子坚持追求、志向,又是一种道德品质的修养。

  徐洪兴教授指出,从中国百年的近代史及百年复旦的发展史来看,根植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成果相结合,才能使中国走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这正是复旦校训的题中之义。他同时表示,这是一条百年校训,又与当今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校训要求善于思考提问,广博的吸收知识,坚持独立自由的学术见解,堪与复旦校歌‘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相对应,这正是当前大力提倡的创新之路;校训要求笃志、切问,又符合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出的‘自由’、‘敬业’。”

  当前,校园文化受到一些社会风气的影响,徐洪兴认为,在此背景下,更要弘扬校训、弘扬传统文化。比如,受到社会商业化风潮的影响,很少有学生将做出独立的研究、坚持独立的见解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基;又比如,部分学生只是将复旦等名校文凭当作求职就业敲门砖,而忘却了校训的精神;还有一些学生将校训中的“笃志”,错误理解成了“功名财富”,忘记了学者之志。徐洪兴表示,希望更多的学生通过校训的学习,能提高道德操守和精神情怀。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要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招生移民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新民健康
   第A28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育儿/新民教育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上海新城区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折射传统文化的精髓
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与国家同舟 与民族同行
校训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东光明中学中复班、高一同时开始招生
新民晚报每周聚焦/新民教育B02折射传统文化的精髓 2014-07-23 2 2014年07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