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抢收队
急促的电话铃声在支队值班室响起,是驻地农场负责人来向子弟兵求援的。原来,一场春雨将农场的收获时间延后了20来天,一旦再次出现恶劣气候,势必会影响今年的收获。前期的高降水量,导致土壤湿度大,部分作物倒伏,局部地块积水,机械无法下田。
支队长王启虎一声令下,官兵们迅速动员起来。很快,他们以倒伏地块和无法使用机械收割的地块为重点,一队队绿色抢收队出现在了田间地头,与农场的干部职工一道,通过人工方式对庄稼进行收割,打赢了这场收获攻坚战。
生态守护神
广袤的苏北大地,由于在产业布局中更加注重农业的比重,所以至今保留着完好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农场周边保留着大量的珍惜动植物,其中许多是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多年来,八支队官兵除了在完成自身职责使命以外,主动承担起了在场区保护和救助国家野生动物的任务。近年,随着社会变迁,野味越来越多地走上人们的餐桌,并且成了奢侈消费的选择,农场周边一些群众受高利诱惑,经常在野生动物出没的区域下铁夹子、钢丝套等捕杀野生动物。支队官兵主动与农场相关职能部门一道,在场区清理夹子、套子,并将《野生动物保护法》制作成宣传单,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向群众讲明非法捕杀的维护及法律责任,杜绝了捕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爱民服务员
八支队官兵驻地是农场,始终注重融合发展求作为。支队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在支持农场建设中有所作为,实现警地双方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才能够有力推动支队建设更上一层楼。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维护农场社会面安全稳定以外,支队主动为农场干实事,解难题。
近年来,随着盐城地区工业化发展,农场范围内的植被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八支队官兵每年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农场披上绿装。遇到灾害性气候,支队应急分队总是第一时间出动,救干旱、排洪涝,确保农场生产秩序不受影响。每到休息日,农场社区街头,支队官兵的为民服务摊点总会准时出现,修电器、剪头发、量血压等,在支队官兵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农场干部职工提供应有的帮助。
通讯员 李杰 余达升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