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发霉被质疑,一度有所缓解的慈善危机,最近在海南赈灾过程中再次出现。官方或受到质疑,或遭遇批评,网民不依不饶,海南当地及时回应,对责任官员开展问责,而就在近日,民政部也就此做出回应。从这些动作不难看出,官方重视应对并试图解决慈善危机。尽管不少人对官方救灾感到失望,但时过境迁,如今的慈善危机与郭美美事件差异甚大,理解慈善危机需要有新角度。
发霉面包是否等同于良心发霉?目前还未确定面包发霉是质量问题还是因为当地天气过于炎热,在事实及责任尚不清晰的情况下,“官员发灾难财”的批评显然有失妥当。其实此前在四川绵阳就出现过救灾物资发霉的现象,当地的解释是物资没有及时发放,不存在人为侵占的问题。如果面包发霉不是因质量问题,对此事的批评视角就有待修正,也就是说,这个慈善危机可能不是表现为“慈善生意”,也不能简单归咎为道德因素,而是救助落实环节出了问题。
对公益事业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其实公益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甚至艰难的过程,中国如此,早已跨入现代公益的西方国家也如此。将爱心送达到不幸者手上,涉及种种问题,途径或方式的差异都将影响公益效率。比如说,捐献物资和直接发放现金,各有利弊,需要根据社会环境或事件情境做出选择。如果是捐献物资,在具体的物资选择同样需要考究。此次海南救灾过程中,红十字会捐助的棉被也曾一度受到质疑,就在于这种物资与当地气候条件存在一定冲突,这可能与慈善机构缺乏考虑有关,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比如现有的救助体系中,物资过于单一,棉被之外的选择较少。而面包发霉现象,可能也有着同样的问题,平时应该作何准备,救灾时应该投入何种食品,只有科学、健全的救灾体系做支撑,才不至于慌乱,爱心才不会霉烂。
民政部的回应提到了当前救灾存在的问题。慈善是建立在高信任基础上的事业,这也是公益机构一旦爆出负面新闻难以完成自辩的原因。国人习惯从纯粹道德的视角去理解慈善,将慈善简单视作好人做好事,救助者受到赞誉,而一旦救助出现问题,责任人和慈善机构就会受到指责,批评者认为爱心被亵渎。这样的批评很有号召力,的确现实中也存在极个别的利用别人情怀来牟私利的现象,只是,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到,现代慈善并非简单的道德哲学,爱心的实现,高效的救助,需要参考其他知识。如果说,中国慈善过去遭遇的危机是郭美美炫富引起的,那么,经验、体系及技术的缺陷可能成为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的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