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2014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国际文学周开幕
~~~上海国际文学周开幕
~~~上海国际文学周开幕
~~~上海国际文学周开幕
~~~上海国际文学周开幕
     
2014年08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翻译魅力令文学交流消弭国界
上海国际文学周开幕
乐梦融 陈怡鸣
  “BP-BP-P-P-CP-BP-BP……”美国女诗人布伦达·希尔曼在诗歌里模拟鸟鸣,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导致生灵死去,令她悲哀。“我把动物的歌声写到我的诗歌当中,用这些模拟鸟鸣的音节放来表达我的愤懑。”主持人、美国古根海姆奖获得者黄运特接着说,中国古代《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关关”就是模拟鸣叫的声音,暗示求爱。中西文学都默契地把鸟鸣都写进了诗里。昨天下午,在上海科学会堂开幕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上中外嘉宾的探讨迸发出多次的默契,诺奖得主维·苏·奈保尔等十几位中外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参加了这场名为《文学与翻译:在另一种语言中》,翻译的魅力令文学交流消弭了种族与国界。

  中外作家对翻译挑剔

  维·苏·奈保尔是参与上海国际文学周的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认为,文学翻译传达原文的内涵和想法,更重要的是传达了原作的魅力。奈保尔强调译者需要把握他的行文节奏,翻译家是他的声音。中国作家叶兆言坦言,外国文学对他的影响无所不在。他生于上世纪50年代,那个时代八成中国作家们都热衷阅读外国文学。他感慨道:“中国的近几代作家,都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西方翻译文学给中国作家提供了文学的养料。”

  美国诗人、加州大学教授罗伯特·哈斯则说,自己对中国古典诗歌及其翻译非常感兴趣。他最早读到艾兹拉·庞德翻译的李白的诗作,由此开始接触中国古典文学。罗伯特说:“有翻译家把杜甫的诗歌翻译得特别美,我相信所有读诗的人都要学杜甫的诗。”

  翻译强调忠实原文么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在清朝末年就提出过“信达雅”翻译真经。信指忠实原文,达指流畅通达,雅指文采斐然。法语翻译家马振骋翻译了米兰·昆德拉的新书《庆祝无意义》,他翻译的《蒙田随笔全集》曾获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马振骋强调翻译的第一点就是忠实原著,而翻译语言的成熟和优美,需要依靠一代代人的努力。

  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对翻译的宽容度比较高,他认为,在翻译中总是会丢失很多东西,但是又能收获很多东西。

  复旦教授戴从容翻译过乔伊斯的《芬妮根的守灵夜》等专著和文章。她认为,翻译的忠实性与时代有关,上世纪初,西方文化刚入国门的时候,百姓对西方世界知之甚少,译者选择更能被国人读懂的方式来翻译作品,忠实于原作行文放在次位。她举例,五四时期的林纾先生就是一位不会英语的翻译家,而他曾翻译过大仲马、柯南道尔等作家的大量作品。虽然不忠于原作,但他文辞优美、半文半白的翻译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而今天,我们对西方文学了解得多了,就会特别强调对原文的忠实度,歪曲的翻译容易引起读者反感:“对当代作家来说,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现代主义作品语言表达的方式非常重要,翻译要传达作者是怎么说的。”

  诗歌到底能不能翻译

  法语文学翻译家周克希曾翻译过《追寻逝去的时光》、《基督山伯爵》、《包法利夫人》等著名西方文学。周克希认为,诗歌是文学翻译的头等难题:“我翻译越诗意的段落,就感到越失落,因为打的折扣越大。”他开玩笑说:“我幸好是小说翻译家,可以比诗歌译者少受点磨难。”

  “我自小生活在台湾花莲的上海街,今天真的来到了上海。”来自台湾的陈黎既是诗人又是译者,他去年翻译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集《万物静默如谜》,在大陆地区出乎意料地热销。

  陈黎认为,诗歌翻译未必需要死抠字眼,也并不如传说中的那样“诗歌不可翻译”。他说:“某些诗歌翻译从字面上来看并不准确,但是意境上表达出了原诗的内涵。”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陈怡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纪念八一三淞沪 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第A05版:纪念八一三淞沪 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2014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新民资讯
   第A22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十佳班主任/新民教育
   第B03版:十佳班主任/新民教育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6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引领阅读风尚 开启文化盛会
翻译魅力令文学交流消弭国界
我想用笔写时代的病
娱乐少 读书多
明日书展
新民晚报2014上海书展特别报道A15翻译魅力令文学交流消弭国界 2014-08-13 2 2014年08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