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傅氏文化研修中心理事长傅灵敏告诉记者,由于各种原因,傅氏家族一度面临分崩离析,家谱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没有续修。2007年,傅氏家族开始续修家谱,并成立了浦东傅氏文化研修中心。依托这一新时代的宗亲组织,傅氏开展多种多样的宗族活动,教导傅氏族人爱国爱家、勤劳敬业,而傅氏子弟成人礼已经举办了三届。
祖先画像前集体宣誓
上周六下午,28名傅氏家族刚考进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参加了傅氏家族第三次成人礼。在六灶小学道德讲堂,每位参加成人礼的学生都领到一本荣誉证书和先祖傅友德的小说,荣誉证书是祝贺他们成年,小说是让他们牢记先祖的品行与功绩。
成人礼开始后,上海浦东傅氏研修会理事长傅灵敏发表了“用今天的誓言畅想明天的人生”的演讲。介绍了傅氏先祖的光荣历史,用鲜活的案例来激励即将踏入大学课堂的学子们努力学习,不辱家族传统,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族有益的人。
演讲结束后,傅氏研修中心监事长傅祥林宣布今年傅氏子孙高考获奖名单和授成人礼带。这些孩子将根据高考成绩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之后由傅家长者为他们戴上“六灶傅家子孙”的绶带,并在领誓人的带领下在列祖列宗的画像前宣誓。
“我们承诺,忠于国家,永不叛国;忠于人民,永不背民;忠于氏族,永不辱族……”孩子们朗朗的宣誓声回荡在讲堂内,气氛庄严肃穆。一位参加仪式的学生告诉记者,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宗族活动让他感受很深,除了认同感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压力,让他今后时刻谨记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也承担了整个家族的荣辱。
家族传统之路回归不易
在现代社会,宗亲家族体系已经逐渐式微,宗法古训已经几乎成为了历史名词,六灶傅氏家族的传统回归之路,一路走来颇多艰难。
傅氏家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商代武丁时期,六灶傅氏定居浦东500多年后,在1939年进行最后一次修编了家谱,之后因为战乱等原因停止了宗族活动,大部分家谱也损毁遗失,和许多大家族一样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境地。2007年,两位傅氏家族的老人傅仁章与傅强林从一本幸存的古家谱入手,开始第十二次重修家谱,试图重新凝聚宗族,将傅氏先祖的传统流传下去。
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傅氏后裔参与其中,在60多个村庄设立了联络点,寻找排查傅氏后裔,最终认定目前六灶傅氏的后裔数量共有1.3万多人。在傅氏家谱第十二次重修完成后,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家族文化的研究,傅灵敏等人成了“浦东傅氏文化研修中心”,除了研究六灶傅氏的变迁历史,寻找散落四方的族人外,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是如何将傅氏家族的传统传承下去,让家训古法成为凝聚人心、教化族人的有力工具。
傅灵敏等人在族人中大力推广傅氏“十六字家训”、“争气歌”等家训家规,并且启动了中断近百年的宗族活动,主要方向集中在敬老与教育。傅氏家族设立了敬老基金,给家族中每一位90岁以上的老人发慰问信与慰问金,当老人离世时为其写悼词,总结老人一生的功德与成绩;在傅氏子弟高考后进行成人礼,教导他们不忘家族传统,约束自身行为,一言一行都必须对社会负责,为家族争光。这样的活动已经持续了数年,深受家族成员的认可与支持。
谨记敬畏与自律
“家庭是承载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体,家庭教育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傅灵敏告诉记者,傅氏家族回归家族传统的最大意义,正是教化与延续,让血脉亲情成为傅氏的子孙奋发向上的动力。
和古代宗族体系不一样,傅氏家族文化研究会并不是一个族长会,并非想恢复封建大家庭的落后制度,而是主要从道德的角度对家族成员进行教育与引导,摒弃旧时代落后封建的条目,提炼出符合时代潮流的主流价值观,以家风带动社会。
傅灵敏说,自律与敬畏是家族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他看来,现在的社会纷繁复杂,孩子面对的诱惑太多,很容易就放任自流,消极懒惰失去理想。因此包括举办成人礼在内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傅氏子弟牢记自身肩负的使命,要为国家的发展、家族的荣誉严格要求自己。此外,在列祖列宗的画像前宣誓,则是提醒孩子应当有所敬畏。傅灵敏告诉记者,但凡参加过仪式的孩子们都会有些触动,最起码的底线是:不能在这么多宗亲面前丢脸。
除了成人礼与敬老活动外,傅氏家族还计划设立家族“妈妈课堂”,让家族中善于教育子女的长辈来指导后辈中年轻的妈妈们如何承担起一个妻子、母亲的职责。
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金卫国也参加了傅氏家族成人礼活动,他表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希望傅氏成人礼能继续开展下去,把传承好的家风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使好家训家风带动民风、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