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的国际形象,佐佐木芳邦说:“就像一个出了监狱的犯人一样,许多亚洲国家的民众还是把日本当成历史的犯人。”日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对佐佐木芳邦的采访原载于7月31日本报18版)
汲取历史教训,防止战争悲剧重演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对历史问题有正确的认识。而日本对战争的反省一直很不到位,虽然也有过道歉的表述,但却很不彻底,很不充分,当然无法让邻国与国际社会满意。
对战争性质认识不足
问题首先出在日本对那场侵略战争的认识。日本国内至今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那场战争虽然有“侵略的一面”,但在当时西方列强环伺之下,那场战争也具有“自卫”的意义,所谓从白人殖民主义统治下“解放东亚”,因此日本国内对那场战争的定位就是“大东亚战争”。
关于对战争的道歉问题,日本强调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包括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另外还有持续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但除了意大利曾对利比亚就殖民统治表示过道歉以外,其他一概没有。既然如此又何必始终揪住日本不放呢?
仅以1972年中日建交联合声明中的表述为例,那还是经过极为激烈的外交斗争才得来的。本来时任首相的田中角荣的表述仅是轻描淡写的“添了麻烦”,这一表述引发了中国的强烈不满。最后采纳的表述是:“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这里根本没有提及“侵略”。此后日本政府的所有相关表述,均未超出这一底线。
当时冷战正处于顶点时期,日本迫切需要与中国联手来抗衡苏联的威胁。冷战结束后,日本的这一战略需求不复存在,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也就出现了明显倒退。
长达14年之久的侵略战争,造成了3000万中国人丧生,各种财产损失更是难以数计,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类历史也极为罕见的民族浩劫,但日本却认为这样的“道歉”已很到位了。这本来就无法让中国人民满意,而此后日本政府的许多高官以及右翼势力还不断在这一问题上倒行逆施,开历史倒车,这更让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义愤填膺。如今的安倍首相第二次上任后,更是变本加厉,一再鼓噪“侵略有各种定义”,想方设法为那场侵略战争开脱。
模棱两可玩文字游戏
说到底,要真正在历史问题上得到包括邻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谅解,日本就必须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在道歉问题上有很到位的表述。首先,只是在双边联合声明或公报中表述还不够,应该由日本国会进行正式道歉。
迄今为止,日本众议院仅在二战结束50周年之际的1995年曾通过一项决议,但那项决议的名称为“以历史为教训,再次下定和平决心”。到底以什么“历史”为教训,语焉不详,这也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戏——文字游戏。就这样一项决议,还是因为当时的首相是社会党领导人村山富市,而包括自民党和其他各党的众议员居然有241人以缺席表示抗议,由此可见日本国内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阻力之大。
虽然如今日本经济不佳,但在深层意识中对亚洲的鄙视态度却没有丝毫改变。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后,福泽渝吉就直言不讳地表明要“脱亚入欧,”也就是不屑于与亚洲为伍。在日本泡沫经济处于顶点时,日本一名政论家曾直截了当地表示:“亚洲国家都是垃圾”。以这样的心态,日本怎么可能诚恳地向亚洲邻国谢罪呢?
日本从骨子里不愿承认二战的战败,而代之以模棱两可的所谓“终战”表述。虽然日本在中国战场上遭到了彻底失败,但大多数日本人认为,日本并不是败给中国,而是败给了美国。况且日本人还有一种潜意识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日本提供了大量日元贷款(ODA),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的道歉,但中国却没有对此表示感谢。
媒体“主旋律”反华厌韩
说到日本国民为何不理解中韩等邻国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首先要搞清楚他们接触到的是怎样的资讯。如今在日本书店最显眼的书架上,毫无例外都是“妖魔化”中国和韩国的书籍,那些书名都极为耸人听闻。在媒体报道中,反华厌韩更是早就成了“主旋律”,如果不这么做就没有收视率,没有发行量。《朝日新闻》本来在历史问题上还能说一点真话,但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最近也不得不“缴械”:撤销所有慰安妇问题的报道。这样,日本媒体的立场就“高度一致”了。
实际上,对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不满的远非只是中国和韩国。就在8月6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纳维·皮莱表示:“日本政府未能全面、公正、永久地解决慰安妇问题,以至慰安妇受害人直至今天仍在遭受人权蹂躏。”美国对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也有批评。去年年底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政府前所未有地明确表示“失望”。早在2006年9月,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就表决通过了关于日本在二战时期动员随军慰安妇的决议案,敦促日本政府承认征用慰安妇的责任。另外,美国政府允许韩裔居民在洛杉矶附近的格伦代尔市公园中设立慰安妇铜像,也同样表明了美国政府的态度,这无疑使日本极为纠结。
显而易见,虽然二战已结束近70年了,但未能甩掉这一历史包袱的根本责任在于日本自己,而日本的错误历史观如果不改变,则将永远成为它的一项负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