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自主保洁
错在哪儿?
徐轶汝
  徐轶汝

  开学了,宿舍盥洗室里的那盆待洗的衣服,经过一个夏季的熏陶,终于长出了初秋的第一只“菌菇”。

  这种情形,凡是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即便生活习惯再好,也会有偶尔犯懒的时候——早上起床不叠被子;阳台上的衣服晾了一周都积灰了也没人收——身边的“80后”大都是如此度过那段青葱岁月的。

  回忆往昔,若说到寝室卫生工作,我自认为还算勤劳,但要让我再去负责打扫宿舍楼的公共区域,包括厕所,我想,我和南昌大学的学生们一样,心里肯定是不乐意的。

  南昌大学从9月1日起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改革,让学生自主维护宿舍楼栋卫生,遭致学生强烈“吐槽”。

  撤走保洁员,任你“自生自灭”,这是管教,不是教育。教育应当是从启发兴趣开始,到培养自觉性、上进心。但在这所顶尖学府,我看到的只有被动的管理、机械的“一刀切”。

  不少人喜欢“借古比今”,总说自己以前怎么怎么,以此对比现在的孩子,最终得出“娇气”之类的结论,却忽略了成长环境的巨大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熟轨迹。有些孩子家境不好,早早就承担起家庭责任,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就会强些,面对“自主保洁”,心里的抗拒就会少些;但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儿,即便父母刻意培养,进了大学,首先要锻炼的还是自理能力,能洗干净衣服、整理好床铺,打扫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就已经是进步了,如果还要去扫厕所,怎么会不抗拒?

  校长说,“自主保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话没错。但我想,每个人的自我觉醒,都需要一个过程。校方与其一味与学生对着干,不如转换一下方式方法,比如将“完全自主保洁”改为“部分自主保洁”,每周要求学生完成一次清扫即可,这和以前的班级大扫除一样;再比如,挑选几个做得比较好的寝室楼,推广他们的经验,从引导入手,相信学生们会更易接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上海新城区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百货/市场咨询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告
海参尝百药,监管何在?
伦敦地铁里的意外
清除行业歪风邪气
自主保洁 错在哪儿?
伪书画大师像赞
父母该不该送孩子上大学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自主保洁
错在哪儿?
2014-09-11 2 2014年09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