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方卫视、四川卫视、深圳卫视重播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目前全国每天观众人数超过8000万人,三家卫视收视率接近2%,与央视共同创造了该剧收视新高,许多观众跟随该剧情节一起重温历史,感慨这是一部具有突破意义的荧屏力作。
直面高层政治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见图)为何能赢得观众,与其它表现伟人题材的电视剧相比,该剧首先是敢于直面高层政治斗争。
电视剧中至少50多位有名有姓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剧中出现,怎样呈现这些历史人物尤其是矛盾更是一大难题。但此剧没有回避,甚至大胆表现了高层发生的尖锐斗争,具有强烈的历史揭秘性。如电视剧一开篇,就是惊心动魄的粉碎“四人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许多历史细节都是首次在荧屏上呈现,对华国锋、汪东兴等人的历史作用也给予了客观真实的表现。随后,电视剧表现了当年邓小平、胡耀邦等同志大胆解放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展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艰难过程,从而营造出真实、厚重、浓郁的历史氛围,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历史人物都有细致的还原呈现。
展现伟人情怀
昨晚,《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已是大结局了,田源、建国、金锁三位年轻人和他们的女友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终于在北京四合院中喜结良缘。回顾这些年轻人命运的坎坷变化,他们从与“四人帮”抗争到拥护邓小平复出,从上山下乡到返城高考,并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电视剧由此展现了一个伟大时代的转变,而这一历史转变又与一个伟人的名字紧紧相连,那就是邓小平。这些虚构的小人物有效地烘托了邓小平的历史贡献,虚实结合,使电视剧既有纪实性,又有艺术性。
与三对年轻人的亲情、恋情相得益彰的是,荧屏上的邓小平也显出了浓浓的亲情、温情。不论是在艰难岁月中,儿女们与邓小平共同渡过难关;还是一家子围着老爷子,共同祝愿他生日快乐……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展现领袖人物,使一个真实可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跃然荧屏。有意思的是,电视剧展现了1939年秋,35岁的邓小平在延河边看到了一群女孩,他一眼看中23岁的北大女学生卓琳,由此对她进行爱的追求。在延安婚礼上,毛泽东到场祝贺他俩并发表贺词。1977年搬迁新居,当着儿女们的面,年迈的邓小平深情拥抱卓琳,大声说:“我爱你们的妈妈。家庭是好东西,我也爱你们。”经历了一生的坎坷,此时伟人的感慨显得朴实真切,令人感动。
唤起历史回忆
荧屏上所表现的这段历史,突破了影视剧当代人不写当代史的框框,由于离我们很近,许多观众都是感同身受,仿佛就在昨天。无论是平反冤假错案、平反“四五运动”,还是真理标准讨论、冲破“凡是派”的重重阻挠;无论是知青返城、恢复高考,还是开办特区、经济改革;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清晰地反映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变化。它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它让经历过的人回望过去,充满反思;它让年轻人走近历史,更感知当年的不易。
如邓小平果断拍板恢复高考,许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电视剧详细展现了恢复高考的全过程,如激烈争论、专家意见、时间确定、教材更新、报考资格、阅卷经过,录取风波……把恢复高考这一关系千家万户的历史事件,在剧中详尽地进行了历史揭秘。许多当年的知青看了电视剧热泪盈眶,说那时只知道可以考了,可以改变命运了,都很兴奋,从荧屏上才知道这个过程极不容易,充满艰难,更敬佩当年邓小平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