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6年在全国范围做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达6944万人,约2.1亿人存在低骨量。时隔八年,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由此带来疾病发展谱的改变,骨松人群的增加更不可小觑。华东医院骨质疏松中心主任程群称,骨质疏松症不仅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更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流行病。
为什么说骨松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因为大部分患者早期并没有症状表现,到有症状时,如疼痛、无力、稍有劳累就腰酸背痛,其实已经发展到了中期,”程群主任解释道,“很多患者这时已经有骨小梁的断裂,是轻微骨折的表现。”骨松症的高发人群是绝经后或围绝经期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流失加速。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也应多补充钙,防止骨钙大量流失。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盲目减肥、节食,缺乏运动,过多地摄入高盐高蛋白,都会导致骨钙缺失。
医生建议,除了生活习惯的改善和适量运动外,食补是较理想的预防骨松方法,提倡食用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坚果、绿叶菜等高钙食物。但对于已确诊为骨质疏松患者,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抗骨质疏松药物,比如抑制骨丢失、促进骨合成的药物,以维持骨量。
作为亚太地区骨质疏松质量控制中心,华东医院早在1983年就启动了老年骨质疏松的研究,组建了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在骨质疏松临床工作、基础研究、患者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该中心正联合本市10家社区医院展开骨松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期盼通过课题的实施,为社区老年人骨松防治带来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