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4年09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山树林
华心怡
  华心怡

  《纽约时报》最近为德国夜店专门写了篇文章——“为什么它会屹立十年,风靡全球?”

  它,是柏林的Berghain,中文译为山树林。几年前,去柏林时夜游,当地朋友带着奔赴的第一个场子正是Berghain。山树林不仅仅是夜店。它设置在一间废弃的电厂中,铁丝网,石子沙地,钢筋水泥,不带修饰的粗粝原始。进门处,每个人都要接受安检。那些染着粉红头发、身上大块刺青的朋克“太妹”,狂野的表象下都有一颗温柔的心。据说,工作人员都是柏林各大艺术团体的成员。山树林最出名的,是它前卫的电子音乐。每一部新作品,都要在这里接受最挑剔客人的检阅,才可确认其是否有走红全球的潜质。这里,墙壁从上到下,顶天立地地覆盖着艺术涂鸦。有赤裸裸的人体器官,也有充满挑衅意味的彼得兔,不拘一格。还有几个钢筋水泥洞穴直白白地居于吧台后方。若是起了谈性,大可钻进洞里说古论今,当然你肯定得扯着嗓子以嘶吼的形式来完成这次夜谈。

  夜店这东西,是个快速消费品。声噪一方、红极一时的,不胜枚举,但长长久久地坐定业界翘楚,极不容易。人们总是喜新厌旧。以上海的外滩为例,地段也算是得天独厚,但那些舞场夜店,过了三五年也常常被推倒重来,换过东家,换过主题。难得最是,风靡一世。

  山树林是强势建筑的典范,从肢体结构到风格修饰,都堪称朋克风的典范。它也是艺术的先锋地。彼得·南森的作品挂满了俱乐部的整面墙。约瑟夫·马尔的雕塑安装在一个玻璃酒吧的柜台下面。艺术家常常在这里开展。它甚至还有着科技的成分。比斯基运用微妙的灯光装置展示空气的热运动,让人自然联想起山树林所在地曾经是电厂的历史。

  音乐、艺术、时尚,当三者不停自我突破,俱乐部自然始终在进步。事,物,又或者人,不被厌弃的唯一法则是自我创新与超越。下次到柏林,一定会再去山树林,体验新一轮的忘乎所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2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上海新城区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汽车周刊
   第A3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A37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夜光杯
   第A4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普达人
   第B04版:新民科学咖啡馆/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广告
公积金不能成为“小金库”
喝茶看报
山树林
伪乞丐
保亿风景水岸,千万级双拼“特价竞拍”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山树林 2014-09-17 2 2014年09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