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目击
     
本版列表新闻
沪上私人博物馆又添一座——~~~
沪上私人博物馆又添一座——~~~
沪上私人博物馆又添一座——~~~
     
2014年09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上私人博物馆又添一座——
中国历代澄泥博物馆亮相
杨建正
■ 清代康熙甲子年间蟋蟀盆
■ 多年来的潜心钻研,唐裕龙对不同年代的蟋蟀盆颇具鉴赏力
■ 清代戏剧脸谱蟋蟀盆
■ 明代雕填图蟋蟀盆
■ 唐裕龙家的一室两厅居室被改成了博物馆
  杨建正 摄影报道

  在徐家汇路天天花园小区20楼C座,中国历代澄泥博物馆昨天亮相,迎来了不少参观者。

  走进这座私人博物馆,仿佛置身于蟋蟀盆的世界里。从明代到清朝、从民国到新中国,不同年代的蟋蟀盆分成七大系列,几乎每只澄泥蟋蟀盆都有民间匠人工艺制造的记载,没有任何伪掩和修饰,这些蟋蟀盆全部保持原有的风貌,盆上可见自然的包浆、年代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每一只都仿佛在倾诉着昔日往事,让观众窥悉其中的文化精髓。

  据历史记载,南宋时期开始有了制盆的工艺,但也有追溯到唐代天宝年间的言论。蟋蟀盆也有瓷器、紫砂等其他材料制成的,但经过试验只有澄泥盆才最适合蓄养蟋蟀。澄泥蟋蟀盆制作陆续出现了很多大师,如:北方天津盆有明代晚期的万礼张,清康熙年间的赵子玉;南方苏式盆有明代的邹大秀,明晚期的李公亮,清中期的邹东帆等。

  高档次的蟋蟀盆在古玩界收藏爱好者中有“一两黄金难求一盆”之说。

  博物馆主人名叫唐裕龙,从小因为玩虫买不起一只像样的蟋蟀盆,就此暗暗地立下誓言:此生一定要办一个属于自己的蟋蟀盆博物馆!果然,有志者事竟成,历时三十七年,他走南闯北,耗尽家产,收集了我国历朝历代的澄泥蟋蟀盆三百余只,终于开办了国内首家蟋蟀盆博物馆,圆了儿时的梦想。该馆对公众免费开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2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上海新城区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汽车周刊
   第A3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A37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夜光杯
   第A4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普达人
   第B04版:新民科学咖啡馆/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广告
中国历代澄泥博物馆亮相
本报信息
广告
新民晚报目击A32中国历代澄泥博物馆亮相 2014-09-17 2 2014年09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