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时段禁用软件”
照样接单毫无变化
“禁令”的执行效果如何?市民王小姐说,她每天上午7时30分从长寿路家中出发,不管是用“快的”还是“滴滴”,都能叫到出租车,和规定执行前相比毫无变化。“要禁,谈何容易?光有条款,没有行动,你说怎么禁?”董小姐反问道。
一个月来,记者多次在上午7时30分至9时30分、傍晚4时30分至6时30分的早晚高峰时段使用这两大软件叫出租车,大多可以顺利叫到车。查询记录可发现,这些车涵盖海博、锦江、强生、大众等各公司。前些天的一个上午8时,记者再次使用打车软件,周遭显示为“空车”的数量约100辆。偶尔几次“无人抢单”,在记者加了“小费”后,也最终叫到车。上车后,司机师傅透露“无人抢单”原因:“早高峰时济阳路往卢浦大桥方向太堵,没人肯去。”当询问禁令对其有何影响时,司机直言不讳:“我不抢,也有人抢!”
此外,不少司机说,交港局半年前的规定,现在已没人执行,出租车公司也不管。司机们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去管管软件呢?把软件设成早晚高峰不能下单、接单不就好了吗?”
“载客途中禁打手机”
一路不停接单群聊
根据记者观察,对于出租车司机行车途中不得使用手机这一条,大公司的司机做得较好,大部分司机开车途中不接听手机,有急事要暂时接手机,也会礼貌地询问乘客是否介意。然而,小公司的司机就相对“随意”得多。
市民陈小姐反映,前几天她搭乘一辆法兰红出租车,崇明女司机一路上不断用对讲机在和小姐妹“群聊”,好几次差点开错路,最终在陈小姐的提醒下,司机才“依依不舍”地停止群聊。
据市民反映,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一路上大多“舍不得”关机,“叮叮”“开始接单”“预约明早”等发单声不绝于耳。市民朱先生说,他曾乘上一辆出租车,司机将手机声开到最大,坐在后排的他感到头疼,自己打电话也多次受干扰。“每次等红灯,司机总要在手机上点来点去。”“我快到了但还没下车,司机竟然就抢起单来了。”网友纷纷吐槽。
“待运车辆不得拒载”
时有发生取证困难
除规定早晚高峰严禁使用打车软件约车外,新规还明确,除禁止停车的区域外,乘客扬招“待运”车辆不停的,即视为“拒载”。傍晚5时,记者在威海路上扬招出租车。此时,一辆正好下客的出租车顶灯变成了“待运”的绿色,记者立即冲过去,司机连忙摆手,还拉开车窗向记者打招呼:“不好意思,我有预约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南京西路静安寺,短短5分钟内,多辆“待运”的绿色顶灯出租车扬长而去,对扬招视而不见。
“这条规定没有可操作性。”不少出租车司机表示,他们实在摸不透到底“拒载”该怎么定性。“司机在道路中间的车道,乘客突然扬招,变道变不过来怎么办?”“车流人流多,或者光线不好,司机真的没看到乘客怎么办?”
此外,不少乘客也表示“看不懂”这条规定:“亮绿灯不停车就算拒载,如何取证?”“还有司机直接把顶灯关掉,如何分辨?”一些乘客坦言,光有规则显然还不够,盼望更严厉的执法行动和长效机制,规范打车软件的使用。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