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链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电影《金沙江畔》《年青的一代》脍炙人口,女主角扮演者曹雷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八十年代起,曹雷在《茜茜公主》《爱德华大夫》《鸳梦重温》等上百部译制片中任配音演员,以多重色彩和气质的声音,塑造了性格迥异的角色。此后,曹雷还担任了上海电影译制厂导演。
2014年上海书展降下帷幕不久,满身还弥漫着书香的曹雷在寓所接受专访。
书展期间,曹雷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在陈丹燕《永不拓宽的街道》新书发布会上,她声情并茂地为读者朗诵;沪台《双城故事》新书发布会上,曹雷作为主持人,深情地讲述第一次到台北时看见很多女性穿旗袍,情不自禁想起小时候看见妈妈穿旗袍很美的身姿,从豆浆里品味出的乡愁感受到沪台之间文化的交融和影响……精神矍铄、举止优雅的曹雷总能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生活 彰显魅力人生多风采
曹雷很“潮”,上微博、阅读电子书、周游世界旅行。她说微博能更快地听到朋友、观众对自己表演艺术的评论;电子书储量大携带方便,排演间隙、旅途候机取出就能读。问曹雷现在读哪一类的书,她说爱看《译林》杂志、爱读世界文学名著,最近她重读了英国哈代、德国托马斯·曼的作品,她还爱读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那是小时候就喜欢的,现在重读还是兴趣盎然。
曹雷出生于1940年,其父曹聚仁是我国跨越政治、历史、新闻和文学“四界”的著名爱国文化人士。热爱戏剧的父亲希望曹雷成为演员,还在她小学一年级时,为她写过一篇《我要当个演员》的演讲稿。
旅行 划出美丽人生风景线
曹雷酷爱旅行,为上百部外国影片女主角配过音的她总说,旅行中能追寻到银幕里的踪迹。曹雷家有块白板,上面满是异国风情的冰箱贴,一旁的玻璃橱中亦摆满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摆件。曹雷信手拿起一件说:“这块茜茜公主的冰箱贴是从奥地利茜茜公主生活过的皇宫带回的。”见我对一套小瓷杯碟有兴趣,她介绍说,杯碟上是莫奈的油画《睡莲》图案,是在爱丁堡参观莫奈画展时带回收藏的。
曹雷旅行有个特点,不买名牌包包和服饰,就爱选购富有当地特色个性化的小玩意。看眼前的曹雷,蓝底白花蜡染的短袖上衣是中国元素的展现,黑色宽松的棉质长裤飘逸洒脱,居家休闲的装扮,出现在曹雷身上,雍容典雅,犹如被艺术细胞浸润过。
二十多年来,曹雷与先生李德铭(笔名林霏开,我国著名的集邮家)周游世界50来个国家。他俩遨游在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尼罗河上,呼吸俄罗斯乡村的清新空气,在美国经历了神秘冷枪杀手出没的恐怖……客厅挂着一幅海浪拍岸的油画,这是曹雷在黑海边克里米亚旅行,从一位女油画家那里买下的作品。或许都是从事艺术的,虽语言不通却有心灵感应,女画家能感受曹雷对这幅油画的真爱,开价100美元,曹雷还价80美元,女画家很爽快地成交啦。几年前,曹雷将当时的旅行历程,写成了《随影而行》一书。
艺术 演绎绚丽人生新篇章
曹雷热爱生活,舞台上“假戏真做”,生活中引领艺术。年逾七旬的曹雷调侃自己,在一些剧中是“敲边鼓的”,但很开心。2013年至2017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特别推出“经典戏剧·上话重译”系列,曹雷加入其中。
去年6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隆重推出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经典大戏——话剧《万尼亚舅舅》,曹雷饰演奶妈(见左下图)。剧情有奶妈切面条,舞台上她能快速地将真面团切成匀称的面条;剧中奶妈还要织毛衣,她就将生活中编织毛衣的本领带上舞台。曹雷一位在摩洛哥生活多年的朋友,去年到上海观看了《万尼亚舅舅》后,大为惊叹:这部话剧太震撼人了,难怪满座。
话剧排演间隙,曹雷居然还编织了不少帽子、围巾送给剧组人员。《万尼亚舅舅》的导演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嫡传——俄罗斯著名导演阿道夫·沙彼罗(Adolf·Shapiro)。大导演收获了曹雷的两顶帽子和一条围巾,今年又来上海排戏时,他幽默地对曹雷说:“去年莫斯科的冬天非常寒冷,我的帽子和围巾令同事们羡慕不已,纷纷问我,这么漂亮的帽子和围巾哪来的,我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我的‘中国奶妈’织的。”
曹雷得意地说,儿子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她做的。今年初,她为先生织了件毛线外套;沙发上史努比和狗狗图案的十字绣靠垫,也是她绣的。曹雷说,先生喜欢史努比,虽然她不养宠物狗,却也喜欢狗。抱着靠垫的曹雷,孩子般顽皮地笑了。(见上图)
公益 展示快乐人生新奉献
曹雷热爱公益。性格爽朗,为人坦诚的她,尽管排演档期非常满,但只要是社会公益活动,就算挤时间也要参加。但对有些商业气息很浓的活动,出场费虽高,她却不感兴趣。她觉得自己并不缺钱花,但生命有限,还是要多做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
去年,电视台做了一档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节目,曹雷曾在法国和美国影片中为此类患者角色配过音,电视台请她当嘉宾。主讲专家给曹雷做了记忆测试,发现她在同龄人中,绝对属于好记性。曹雷以背台词现身说法,老年人每天一定要给自己一些兴奋点刺激大脑。她现在排戏、录音、朗诵,排得很紧凑,不仅因为自己热爱艺术,也为了锻炼记忆。每天临睡背几遍台词,起床前背诵几遍诗歌,重复地在脑海中刻下印记,演出时,台词自然说得很流畅。
61岁的黄宗慧女士,患多囊肾透析已五年,每周一、三、五必须去医院。从小热爱表演和朗诵的黄阿姨,非常崇拜配音艺术家,长久以来的心愿就是能亲眼一睹偶像的风采。曹雷得知后,敬佩黄阿姨坚强向上的精神,非常乐意与黄阿姨见面,还拉上好搭档童自荣,专门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与黄阿姨面对面。抑制不住激动的黄阿姨在“偶像”面前朗诵了普希金的《致凯伦》。曹雷说:“对一位业余爱好者,朗诵可以是一种自娱自乐,不用讲究水平、条件如何,随时可以开展,如能从中得到快乐,有益身体健康,就是艺术最大的功效。”曹雷和童自荣两位艺术家,为黄阿姨圆了个美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