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静得永年
鲍海英
  文/鲍海英

  正是盛夏酷暑,记得少时,每逢酷热难耐时,母亲就轻摇蒲扇对我说:“心静自然凉!”

  细想想,此言很有道理。唯有心静,才能安度盛夏。其实,人生何尝不如此?君不见大凡宁静致远、淡薄功利者,不仅神态自若,幸福自乐,而且还能健康长寿。

  我国一代文宗季羡林,98岁还撰述不辍,有人请教其长寿秘诀,他笑道:“哪有什么诀窍,胸怀一颗平常心吧。”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也以心胸豁达著称,享年96岁,其养生要诀是“平和、平静、平安”。

  天底下最会躁动、最难平静的,当是诗人。唐代35位名诗人平均寿命为58岁,最长寿的白居易享年74岁。白居易自幼体弱多病,后又仕途多舛,但他淡泊明志心静气和,自号“白乐天”,所以独享高寿。而“诗鬼”李贺自视怀才不遇,终日郁闷寡欢,27岁就英年早逝了。白、李二人的巨大反差,也说明:心静则安,乐观者长寿。

  可见“心静如水”,乃大师们得享高寿的秘笈。名家如此,普通人也不例外。各地寿星不约而同的特点都是起居有度,与人为善,心态平静,从不激动。

  在古代,先贤很推崇“心静则安”。祖国医学认为:养生的关键是“养神”,养神的关键是“潜静”。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盛,对健康大为不利,相传三国时“少帅”周瑜就是气死的。所以明《养生四要》云:“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清《老老恒言》也说“养静为摄生首务”。现代医学发现,心静时精神放松,血压、呼吸、心率正常;而激动10分钟等于快跑3000米,此时身体分泌物含强烈毒性,会威胁生命。现实生活中,因大喜大悲导致心脑血管突变或猝死者屡见不鲜。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只有心静气和,常怀一颗平常心,才会远离烦恼与杂念,使晚年“温馨又从容”。而“心静”并非麻木不仁和无所追求,是视功名利禄为身外物,无所奢求、顺其自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曹操《步出夏门行》云“盈缩之期,不仅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实乃千古名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12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申城社区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有忘年交益长寿
游本昌养生之道
老人保健食疗7则
心静得永年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长命百岁B15心静得永年 2014-09-21 2 2014年09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