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了,学生早锻炼的事又被提起。
晨跑,就是指早晨长跑。据记者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晨跑有抵制行为,或者以参加下午课外活动形式逃避;或者找同学帮着刷卡;或者用献血冲抵;或者花钱请人代跑;或者雇佣黑客篡改学校网络数据库,花样经层出不穷。无论学校颁布多么严格的晨跑管理制度,大学生们总能想出办法应付。
为什么青春似火、活力充沛的大学生会如此恐惧晨跑?说穿了原来是清晨起不来。那么学校规定的晨跑是否闻鸡起舞?完全不是。只在早上6点半至7点之间;是否每天都这么“严厉”规定?也完全不是。一般每学期只需晨跑20次即可通过。一学期分为20周,掰掰手指粗略算下来平均每周仅一次6点半起床。似乎很容易。
但事实明明摆在众人面前,大学生们连这点都很难做到,真让人笑掉大门牙。怪不得最新一份《国民体质监测公报》透露:大学生的身体素质20多年持续走低,跑步猝死的新闻近年发生的频率也升高了。那么大学生身体素质为何下降?为何跑个二三百米就会突然倒地身亡?寻根究底,缺乏锻炼。目前,大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而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只要读书好,平时抓紧作业;周末专门补习;假期忙于培训。几乎不关心不注重体育锻炼。且电子产品的发达以及升级换代,又造成孩子爱呆坐不喜欢运动。
作为校方,既然清楚了解大学生的“苦衷”,又为什么“不近人情”非得出台晨跑规定呢?其实这是不得已为之。因为莘莘学子代表祖国未来。如果大学生的体质一代不如一代,跑个几百米便累垮了,弱不禁风地毕业后踏上社会怎么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尽心尽力?又怎么能跨出国门走向深蓝同世界各大国展开和平竞争呢?
教育部一再强调各高校必须重视学生晨跑锻炼制度,并将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作为体质必测项目,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更严格规定:体育成绩不达50分拿不到毕业证,有其深刻含义和道理。体育资深教师也坦言:晨跑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并最有效最简便。大学生们若不趁着读书期间多加锻炼,毕业工作后就更没空闲时间锻炼了。
这不禁令我回忆起自己上大学的时光。
那年月我们没有晨跑规定。学生们早晨跑不跑悉听尊便。体育老师每天早上6点多钟吹着哨子站在宿舍大楼门口装装样子。许多同学是自觉自愿早起一路跑到操场上再兜两圈;然后去食堂早餐;然后去小树林里背外语单词;甚至同寝室相互之间还会暗中较劲。当发现睡在我对面的比我年龄大8岁的同学竟然悄悄起床晨跑去了,我恼羞成怒赶紧跟上。就这样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心中有了动力;身上有了气力,晨跑自然不痛苦,感觉跑完之后精神特别抖擞,为一天的上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当然,寒冬腊月早起晨跑,确实是考验。不过年轻时劳其筋骨,将来肯定有益。根据嘛可以翻翻那些伟人、名人的传记。
理性地看,晨跑只是一种形式,实质是促使大学生们尽量少睡懒觉。按咱们老祖宗规矩,睡懒觉属于不健康行为。但大学生们爱睡懒觉相当普遍,且强词夺理说是熬了夜才起得晚……
如今年轻人热衷韩剧、追捧韩国明星,但是否知道,韩国的年轻人是需要为国家至少服兵役24个月。当兵的话就不是仅仅规定每周一次晨跑了,而是必须天天晨跑。我参观过“南京路上好八连”营地。与大学生同龄的战士们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出操,白天登高、负重、格斗、手掌劈砖、头碎啤酒瓶……晚间9点半熄灯睡觉。一切命令听指挥,没有人能特殊,没有人敢偷懒。
比比当兵的训练,晨跑究竟苦在哪里?再比比人生,晨跑根本不算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