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燠热的午后,我们从上海来到无锡,荡舟京杭古运河,过清名桥,拐入旁边有一条支流名叫伯渎河。伯渎河绿水如蓝,小桥流觞,柳岸成荫,掩映连片对峙的古宅。伯渎河是我国历史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河流,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比京杭古运河还早了一千多年。相传,周太王的儿子泰伯为让位给弟弟,避居江南,率领当地老百姓开凿了伯渎河,“以备旱涝”,使原来的沼泽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民族实业家祝大椿故居就在伯渎河畔,枕河而居,离船登上几步石阶便到。故居的大门并不阔,与两岸老房子并无二样,里面较深,是四进的硬山顶平房,其中第三进梁架做法奇特,上雕如意云纹,每一进前有船篷形廊轩,后为双步廊,建筑艺术价值较高。
祝大椿是上海华生电器厂的老板呢。说到华生牌电风扇,在老上海可谓人尽皆知。它是上海过去夏日石库门弄堂生活的必备之物,银色的网罩、蓝色的叶片、色彩斑斓的按钮,揿一下,风扇便嘎吱嘎吱地响起来,再揿一下,风力徒增,送来玉兰花的清香,也把酸梅汁吹凉,电风扇的脖子还会转动,引得多少孩子稀奇地盯着它,在它送出的习习清风中酣然入眠,就连孙中山先生也赞誉华生牌说,电气风扇这件事如果是古人或者是乡下毫没知识的人看见了,一定以为是神鬼从中摇动,所谓巧夺天工,对于这奇怪的风扇一定要祈祷下拜。近来因为知道科学,能发明风扇,所以大家便能够用这种风扇来享清凉。
祝大椿生于1856年,上世纪初在上海先后创办了轧花厂、纱厂、丝厂、面粉厂等,并在苏州、无锡、扬州、常州、溧阳、南通等地创办电灯厂与电气公司,被称为中国的“电气大王”。1915年,一位杨姓的工程师做了两台电风扇的样机送来给祝大椿看,他当即拍板投资组建华生电器厂,主要生产“华生”牌电风扇。当时,电风扇全都是舶来品,“华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产电扇达到3万台,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打败了洋品牌,而且远销东南亚等地。
祝大椿出身贫寒,16岁进作坊当学徒,后来常感自己幼年家贫失学之苦。他在上海取得事业成功后,在无锡创办了两所专供贫寒子弟读书的平民学校,把老宅扩建改为大椿学堂,率先开创了我国现代地方义务教育的先河。
驻足伯渎河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令人心旷神怡,不禁想到,从泰伯到祝大椿,德才兼备、实干兴邦的民族风范就像伯渎河一样源流实繁,流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