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榜
张振贤
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含特需病房)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兼心律失常、头痛、慢性疲劳综合征内科专科负责人
国家治未病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科技进步奖专家评审委员、全国第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
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分会秘书长、络病学会秘书长、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医全科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分会会员和治未病分会委员等
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心律失常、头痛、慢性疲劳、失眠、口腔溃疡、慢性咳嗽等疾病
今年9月2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心脏日。近年来我国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攀升,尤以35岁至44岁中年人居多,心梗发病也日趋年轻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张振贤教授提醒,并非所有的心梗都会表现为“心绞痛”,有的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加重,有的则是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少数人还会牙痛,咽喉痛,关节痛等,很容易被人忽视,也极易被医生漏诊、误诊。
并非所有心梗都表现为胸痛
约20%的急性心梗患者没有任何疼痛症状,临床上称为无痛性心梗。张教授介绍,研究表明这可能是因为心脏病变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性会不一样。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还有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时,常无疼痛感觉。其次,个体差异对疼痛不敏感。如老年人全身各器官组织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加上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明确的不适,掩盖了病情。此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这样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而相比老年人,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早期猝死率较高。
建议夜间喝杯白开水
绝大部分心梗、中风是在凌晨或清晨发生,如果在夜间喝杯白开水,及时补充水分,真的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吗?张振贤教授对此表示,缺水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日本的科研人员曾对老人进行分组研究,一组半夜起来喝250毫升白开水,另一组则一夜不喝水,然后在清晨测定他们的血液,结果发现,喝水的那一组血液黏度明显较低。
而针对网传心脏病病发时含阿司匹林保命这一说法,张振贤教授表示,在突发冠心病、心绞痛的情况下,都是建议患者服用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是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常用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一般冠心病患者需要每天饭后服用,并终生持续服用。另外,冠心病患者在做介入手术时也要提前嚼服300毫克的阿司匹林,以此来减少手术中出现血栓的风险。在突发心脏病时,硝酸甘油可以有效缓解心肌缺血和心绞痛,而阿司匹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并不能起到实质急救效果,“保命”作用“很难说”。
防病根本在于坚守良好生活习惯
张振贤教授表示,诱发心肌梗死有两大主要原因,一是现代人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缺乏运动、营养搭配不合理等原因成为孕育疾病的温床;二是心梗多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代谢异常疾病所引发。
现代都市人尤其是中年人,生活压力大、应酬多,常常过量饮酒、频繁吸烟、熬夜等,而年轻人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四类疾病日渐增多,控制不到位,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患病风险;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在身体内形成上百种毒素,严重损伤血管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此戒烟至关重要。喝酒也应适量,每次喝白酒不宜超过一两,红酒最好不要超过100毫升,啤酒尽量少喝。
此外,张教授建议,心脏病患者应尽量少吃肉类食品,及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要多吃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