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再说牛奶的保质期
邵宁
  邵宁

  前不久在《您吃不吃?》一文中,讲到便利店鲜牛奶的保质期问题。随后收到宝山区一位朱姓读者的来信,谈“福利牛奶”的保质期问题。来信不长,不妨实录如下。

  “我今年7月已满90周岁,蒙政府关怀,每月获赠一箱光明牌牛奶(24盒),使我心中充满感激和温暖。但万万未料到的是,领到手中的牛奶,竟是已生产了三四个月的宿货(7、8月份领到的是4月份生产的,9月份领到的是5月22日生产的)。众所周知,牛奶是最讲究新鲜程度的,对老年人尤其如此。对于这种生产了三四个月的牛奶,虽然尚未过6个月的保质期,但已过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岂可再发给耄耋老人饮用?我也很想问问牛奶公司负责发奶的同志,假如你们的双亲也已达到享受“福利牛奶”的高寿,你们是否也发给他们这种牛奶?

  “这件事憋在心中已久,看了您的文章心中产生了共鸣。今天写信给您,一方面与您聊聊心中的不快,一方面也想借记者的力量,能向有关方面反映反映,加以改进,真正造福于民。”

  读了这封信,我心中五味杂陈。

  生产了三四个月的常温奶,能喝吗?能,因为没过保质期。拿这样的牛奶作为政府给予高龄老人的福利,有错吗?似乎没大错。可是,一箱牛奶24盒,如果一天一盒,喝到最后一盒,又是一个月快过去了。如果有怨言,似有“拎不清”之嫌——政府送给你喝的,还要挑三拣四?朱老先生只能“憋在心中”。

  然而,朱老先生每次拿到牛奶,原先心中的那份感激和温暖,便慢慢消失了。看样子,他是不会喝这牛奶的,那么,政府的一片关爱,也就落了空。

  正是由于没有注意细节,导致“好事没有办好”,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出现这种情况,关键还在于办事的人没有“换位思考”。只要想一想,同样两箱常温奶,一箱刚出产的,另一箱三四个月前生产的,如果放在超市,你会选哪一种?送自己家里的老人,哪一种更合适?

  敬老爱老,敬字当头。如果没有一份敬意在里面,给老人送再贵重的东西,意义都会大打折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0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育儿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上海新城区
   第A3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6版:广告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科普达人
   第B06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制度
再说牛奶的保质期
家长无偿献血与子女中考何干
变与不变
小司机,大胃口
怀念一位改革者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再说牛奶的保质期 2014-09-24 2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