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中国读书的韩国朋友很兴奋地告诉我她的“完美网购”:开学前一天,朋友在首尔的出租车上用手机上网从淘宝订购了几样东西,用支付宝付了款,第二天上午飞到上海,人刚到宿舍,快递来了……
台风凤凰光临,冰箱存货告急,高峰回家路上堵个不停。用手机上的外卖软件点了菜,到家以后,外卖小哥带着香喷喷的豉椒花蛤和星洲米粉敲门了。我们的生活因为新技术而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有效率,出门打车先用软件预定好,吃的穿的用的看的都可以送货上门,也难怪外国朋友们如此快就“入乡随俗”。
依赖这些技术而适应的生活节奏很快,大家变得风风火火直奔主题。最近重回校园,居然发现对课堂的节奏很难适应——记者的采访总是直接问答,老师的课堂却有许多铺垫和引导,结果如坐针毡,很想催老师直接抛出观点拉倒。
生活变得多线程而更有效率,思维却跟着变得习惯“点到为止”,很少深入去思考。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于1698年通过竞选的方式赢得那不勒斯大学修辞学教授一职,这一职位的正式职责是每年负责发表一篇新学年开学典礼演说,维柯一共发表了9篇演讲。全面培育心灵、用德性和智慧塑造我们的精神、脱离虚伪空洞的学识、克服惰性造福人类……他还说“大学意味着因学生之利而囊括整个知识界,智慧意味着要明了研究的本原目的,对学问当不懈耕耘,对最新、最好、最高之创造发现呼吁……”
撇开宗教和政治背景,这位在哲学、文学、修辞学和法学等领域遍地开花的天才学者在演讲中的观点至今仍然受用。自然哲学课上,老师展示了一张先哲关系图谱,这张比蜘蛛网复杂千万倍的关系网揭示了先哲智慧的传承脉络,而自然科学也起源于哲学家的思考,在其中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老师说,哲学大概是世界上最无用的学科,却也是最有用的。三百年后看到维柯的《大学开学典礼演讲集》,他曾主张的人文教育也是今日校长们开学典礼演讲中的内容。技术更新换代,却仍然有永远不变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