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作品成“课本”
0米层雕塑“莲说”旁,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语文老师肖新凤结合本校“清荷”文化,引导学生探寻荷梦及荷的生长力量,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微写作;通向2楼的台阶上,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周培元和顾香君老师铺开世界著名博物馆手绘长卷,架起画架,同学们席地而坐,跟随老师走进建筑和艺术的世界;41米层教育长廊内,一场“画说上海”的演讲分享会正在举行,主讲者是来自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同学们,“从爱因斯坦来上海说开去”“从海上生明月看西风东渐”等演讲主题,围绕馆藏美术作品展开。语文老师祝纪景介绍,同学们前前后后来了几次艺术宫,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了解展品、确定课题、搜集资料,享受着探索和阅读的快乐。“人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对中职生提升职业素养很重要。”祝纪景说。
为普通市民“导游”
身穿统一的绿色T恤,一群亲切耐心的学生导游很快吸引了游客驻足。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模拟景区”讲解课为学生创造了一次特别的实践体验。
“你知道清明上河图里画面中的‘脚店’是做什么的吗?”女生刘立婷拿出自己制作的图片,用有趣的问题引导游客欣赏。“为什么海派国画大师林风眠被称为‘好色之徒’呢?”女生周春雪自己撰写了讲稿,拉近了艺术与普通参观者的距离。
“受到条件限制,更多时候都是老师将景区实景拍成视频,供同学们在教室里模拟练习。”指导教师宋玲洁坦言,旅游专业学生能够走进展品、走进观众,机会很难得。为了完成讲解任务,同学们提早在观众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观众比较集中的问题有“展馆太大不知道参观重点”“艺术作品看不懂”等。经过几个月设计,一份“手绘地图”诞生了,除了标示各展区地理位置外,同学们还增加了“推荐儿童参观区”“推荐留影区”“推荐赏玩讲解区”等贴心的标注,为不同人群导航。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