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喜与文艺界长辈攀谈,那一日,负责接送一位九十高龄的老太太,没料想素来端和的老太太竟然颇有点愤愤:“我早上出门办点事,拦了部车,一上车司机就埋怨我说‘怎么这时候跑出来’,好像我是专门为了来添乱似的。我就不明白了,要是有什么规矩,九十岁以上的,几点到几点不许出门,你们司机贴在车门上,我一定是守规矩,可现在没有这样的规矩吧?”
随着这个话茬儿,老太太说起自己的打车经历来——经常雨雪里等个老半天,驶过无数空车,偏偏没有停下来的,有时还得趁着红灯时候一个箭步上前拉开车门(多么不容易):“后来我还专门打听了,据说他们那行有个暗窍门的:老头老太不载,抱孩子的不载,因为都是没什么力气的,走不了两步就得打车,打车的距离也不远,通常都只是个起步费,挣不到什么钱。”
可这偏偏都是最需要照顾的人群啊。
“就没有遇到过好的了?”我问。
“也有的,有专门绕了一个大圈子停在我面前的,有跟排我前面的小年轻解释了再赶来接我的,还有我下车的时候赶着下来扶我让我慢慢来的,这些都是好人。”说罢长长叹口气:“谁家没老人呢?谁不会老呢?”
老太太的这句感叹,让车上静了下来,驾驶座上一直没说话的年轻男司机,好像也把电台音乐调轻了一点。
是啊,谁家没有老人呢?谁不会老呢?谁也不是自己想老的。
现如今,那些一键操作的打车软件之功过得失,自有闻人识士来评议,我们这样的平头老百姓,眼皮子浅得很,关注的不过是眼前事、身边人——自己打得到打不到车,自己家的老人打得到车打不到车。凄风苦雨病体孱弱之时,再怎么坚强独立的内心,都不由得冉冉升起一种“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的无助感。更何况是颤颤巍巍的老人,既是出了门来,总归是有要事的,现在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小辈实在没法子时时刻刻在跟前尽孝,不过是一边想着自己多多陪着点,一边也私心里希望这世界真的能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追逐利益,无可厚非;尚存良心,却需自我修养,而出租车司机,无疑算是这个城市里行动着的良心。即便有时世道并不算好,有时挣钱真有点难,可环境的一时未臻完善,并非“不行善”的理由。对待这个城市里每一个人的每一分温和与悲悯,也许都会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回报。
后来,老太太到了地方,司机转过头来笑笑说:“您这话说得没错,我以后也注意着点儿。我外婆85岁,这身子骨还不如您呢,路都走不利索……您好好的啊,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