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夸奖人,称“烧得一手好菜”,“写得一笔好字”,但绝对不会夸奖人家“说得一口好谎”,“吹得一口好牛”。这里我想说,我曾梦想遇上个“开得一把好会”的,可惜没有。
有位相识的局长,几年前上任,9个月开了226个会。有的会是上级部门召开的,指定必须到会;有些会是下属单位邀请出席并讲话的,不去不合适;也有些是他召集的,例行公事。这226个会,尚不包括“考察”“指导工作”和“与民同乐”。 我曾对他寄予希望,希望他能像人家常说“打得一手好拳”似的,“开得一把好会”,遗憾的是,他开会开得都想吐了,他身不由己地被压进那个模子里,变形并固定了。局长说,有时不得不例行公事地说几句套话空话废话,但主持人最后总结就会说“局长的讲话非常重要,大家回去后要认真……”
有些人就是爱开会,没有会开还不行,如果三天无会,他就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一生有多少时间是泡在会场上的?我回忆退休前,每年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日子得出席各种各样的会。当然,作为“群众”,我的会不算多,也不重要,一般带耳朵就可以了。因为我领工资,不重要的会,可有可无的会,我都得正襟危坐,以维护团队秩序和别人的自信。
但我总是期待,想今天能来个公开声明拒绝作“重要指示”的官员,直接让我听一些不重要但是有趣的讲话。总之,我想参加一些别开生面的会,看到与众不同的个性,听到鲜活的表达,能获得一些智慧。比如,报告人说出真正的“个人意见”,并介绍他思考的过程,告诉我们他的困惑、难处,告诉我们他也缺乏信心和底气,坦言他也在苦苦摸索……我想听到他说,和我们一样,他并不是特别聪明,遇到问题要去翻书查资料,去请教高明的人……总之,我想听一位活生生的人说话,而不是看一台又一台的机器人在传递复印。
我想看到一个敢说“我不懂”的报告人。我努力学到老,不过知沧海一粟,我不敢相信,一个人开口就能作“重要讲话”,对各类工作和情况都敢作“重要指示”,他果真“万事通”,充其量不过是“百度百科”。
然而,守望会场,我失望了大半辈子。我几乎没看到那样既平常而善于学习的人,这就让我失去了被励志的可能。一个人开了大半辈子会,长年参加低水平的会,听不好的语文,是一种慢性“惩罚”。
我作为听会人,也不是没学到有用的东西。有家报刊社开表彰大会,请来两名“厅级”官员,以“提高会议级别”。两位厅级被安排不同任务:一个代表机关致辞,一个宣布获奖名单。依我陋见,这个待遇也是一样的,但我替“宣布获奖名单”的那老乙捏把汗,因为我知道那个名单上,有好几个地名人名有生僻字,她要是读错了怎么办?
但是,有趣的事发生了。老甲先讲话,读讲稿,没想到竟然读了40分钟!冬天啊,舞台的强光灯照着他光头上的汗珠……台下多人大怒:这是哪个二五眼写的讲稿,不是说好讲十分钟吗?替老甲写讲稿的编辑急得要哭,说:“我是写长了一些,我不知道他想说什么,我原以为他会选读的,没想到他全读了!”老甲终于安全地读完了报告,主席台上有人用帽子遮住眼,睡着了,但双手竟也本能地拍了几下。接着,由老乙宣读“获奖名单”,万万没想到,她是这样读的:“现在我宣布:某某某等25位同志获得一等奖;某某某等85位同志获得二等奖,宣布完毕!大家鼓掌祝贺!”
聪明人就是有办法。你坐在会场上两小时,难道真的什么也没学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