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叶酸”吗?对,就是那种几分钱一片的白药片。早在60多年前,叶酸就被认定是一种能预防胎儿畸形的维生素,如今却被证明有一定的减少胃癌发生的作用。将老药新用是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消化道肿瘤研究团队,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现任所长兼科主任房静远教授。
全球胃癌死亡者每年超过60万,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患者人数最多。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与一般胃病很难区别,在我国目前的诊断条件下,仅可发现10-15%左右的早期胃癌。在导师江绍基教授和萧树东老师指导下,房静远希望在胃癌的早期预防方面有所突破,“老药”叶酸开始进入了他们团队研究的视野。
房静远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开始这项科研的。198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江绍基和仁济医院终身教授萧树东清醒地判断中国医生在消化学科领域应该有所作为,他们创建了国内第一个消化疾病研究所。让房静远惊喜的是,两位大师相继成了他的博导,指导他完成了以后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奖的博士毕业生论文:《人胃癌DNA甲基化与维生素的变化及维生素对CAG的干预影响》。题中的维生素即指叶酸;CAG则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英文缩写,这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疾病。
一直是孕妇们服用的叶酸,为啥具有一定抗癌新功效?房静远这样诠释:叶酸最早从植物叶子中提取而被称为叶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中的B族维生素。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叶酸对肠化和异型增生的控制有一定疗效。如果DNA甲基化水平低,促癌基因活动性就强,容易诱发癌症;摄入一定量的叶酸,能使DNA甲基化保持在正常水平,使促癌基因沉默,从而减少某些肿瘤发生的机会。
这些术语相对专业,结论却简洁明了:对于体内叶酸水平较低者,用价廉而副作用少的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部分预防这些患者发生胃癌。近年来,国内不少单位应用此医院的研究成果治疗萎缩性胃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叶酸疗法已写入《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这是国际上首次将叶酸用于防治这类疾病。
当年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毕业时,房静远面临着两难抉择:是继续从事他在美国的科研,还是延续在国内的临床工作?他最后作出了“鱼和熊掌”兼得的决心:“把科研的主战场转移到国内来,临床与科研结合,两者都不偏废。”
作为上海市的“领军人才”,房静远带领消化所在近年来拿下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了20多项有关胃癌和大肠癌防治的基础课题。近日,他领衔的团队又成功入选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全国消化内科医学领域仅此一家。
坚持每周两个半天门诊、两个半天胃镜及一次查房,已成为房静远为自己订立的“规矩”。“别人半天看四五十人,他只能看三十人左右。他问得太细了!”一名跟着他“抄药方”三年的学生感慨道。每当遇到外地患者赶到医院挂不上号时,房静远总是自愿延长时间为他们诊治,耽误进餐早已成了他的“惯例”。“临床治疗虽然要占用我大量时间,但万万不能少。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和临床紧密结合。”房静远说。
十日谈
仁术济世的故事
与患者心连心,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