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视有社会基础的非正规养老
爱照护
  文 / 爱照护

  当前我国最常见的养老方式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以及社区养老,三者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构成了现阶段我国正规养老服务基本模式。但我国现阶段复杂的国情和民情,决定了养老服务需求的多样性,而主流的养老方式难以面面俱到,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各种新的、非正规的养老服务应运而生,在解决为老服务现实问题、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将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所谓“非正规”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目前我国养老体系处于不断择旧创新的过程中,因而“非正规”也可能演变成常规,甚至成为主流。最近这几年出现的邻里互助养老、合居养老就是典型的“非正规”养老,尤其是邻里互助养老,融合了传统家庭养老与现代社会养老的诸多优点,与正规养老支持体系相得益彰,在促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方面不可小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虽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邻里之间的情感距离也逐步拉大,但是互助共济的养老方式在我国并不缺乏思想基础,“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些一直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理想和目标。从日本、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不难发现邻里互助养老同样可以适用于在我国的现代都市社区。

  简单的来说,邻里互助养老就是指:充分利用邻里之间的人力资源对临近无人照看老人从生活上和精神上给予照顾。这种养老方式有以下优点:一是集中社会分散力量投入到居家养老工作中来,发挥居家养老的主体作用,缓解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困境;二是能让老人在家得到及时帮助;三是加强邻里之间的联系,增加邻里间的凝聚力。

  但是邻里互助养老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不能仅停留在年轻老人慰问式的献爱心层面上,需要建立起面向社区所有“闲置”照护资源最大化基础上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保险等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规范邻里互助组织及成员权责,保障各方在互助活动中的权益,使参与邻里互助养老的每个个体都可以有法有规可依。或许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应为邻里互助养老找到合适的“载体”,以社区为依托,在政府推动下,建立较为系统和规范化的非正规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尤其是应鼓励社区“空闲”居民,特别是具有专业照护背景退休人员加入到行列。这种载体可以是实际的物质利益,也可以是某种形式的回报,如“时间银行”就是一种比较好的载体,他们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将所提供的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以政府回购的方式“支取”,从而让他们的付出能有相应的回报,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非正规养老服务体系虽然不可避免存在种种问题和缺陷,但我们应从优势视角挖掘其中的社会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弥补现阶段我国常规养老某些方面的不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文化新闻
   第A05版:文化新闻
   第A06版:新民图视绘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时尚都市/运动汇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家装专版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家装专版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重视有社会基础的非正规养老
让温馨灯笼映照全体老人
人寿保单抵押养老(2)
稍胖老人更长寿
图片新闻
身体比官司更重要
新民晚报银发社区/金色池塘B16重视有社会基础的非正规养老 2014-10-19 2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