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做
让学生快乐学起来
陈鹤琴曾说:“孩子是有生命力和成长力的,富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都可以成才。”省吾中学的老师以此为教学指导,寓教于做,“忙并快乐着”。
人人都施展个人技艺,打造自己的活力课堂。语文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编自演的舞台,让课文的学习转变为课本剧的排演。数学老师为学生建构有序的学习规律,让每天的导学案带领学生畅游数学的海洋。英语老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在角色扮演中提升了口语能力。理化老师设计新实验、自制实验器材,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培养科学素养。仅科学一门学科,实验量就从原来的一学期的14个增加到30多个。图书馆、实验室、小舞台成为更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做中学”式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对课程的评价中说,“课本剧的排练让我可以亲身感受人物的经历与喜怒哀乐,课文变生动,理解也更深了。”“数学的导学单让我能够清楚的指导这节课要做什么、怎么做,自己的思考多了,感觉数学没那么难学了。”“我最喜欢英语课上的角色扮演,大家都用英语交流,很有趣,感觉开口说英语其实挺简单的。”
拥抱科技
让学生动手做起来
省吾中学很早就意识到应该培养青年学子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此,学校与上海市老科协签订了合作协议。每个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中有着汽车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董浩云船舶馆、上海航海博物馆等科普场所和每年的上海国际游艇展、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等科技活动。这些成为了学校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设计的“必修课”。
学校科技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创新模型设计与制作”。该课程以“汽车与城市”为主题,体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涉及中国登月的嫦娥工程、海洋深潜等重大专题,通过模型的自行设计与制作来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创新模型设计与制作”课上,学生们利用废报纸、废硬纸箱等,做成车船模的外壳;利用废旧的塑料、泡沫板等,制成车船模的内部挡板、隔离舱等;利用废弃的旧电线等,制成模型的内部电路系统……模型课技含量高,涉及的工艺,如金工、钳工、电工等也较复杂,全部由学生自己思索设计,自己画尺寸图,自己开动机床切割拼装,宛若工程师。
“创新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不但带动了全校科技活动,形成学校特有的科教氛围,也得到了多位专家的热忱肯定与亲切指导。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主任杨利伟就曾对学生制作的登月车模型表达赞赏和鼓励。
看到孩子参与课程前后的变化,家长们欣喜地说,孩子小学时候动手能力不强,但是参加了“模型制作课”之后,变化很大,爱动脑筋,爱动手,责任心也强了。
艺术拓展
让学生特长多起来
在采访中,省吾中学的艺术拓展课程之广,成果之多引起了记者注意。
不曾想到,一所普通的初中,居然为学生创造过那么多难忘的记忆——2010年世博会的中外名校大联欢的舞台上有省吾民族打击乐的表演,上海电视台百姓戏台栏目录制过省吾越剧专场,校园戏剧作品在2014“上海之春”群人群艺新人新作比赛并获二等奖,还勇夺新加坡比赛国际组冠军。这些都源于1992年创办“越剧”项目。二十多年来,省吾对于艺术的重视让学校艺术拓展学习课程不断扩大,“越剧”、“民族打击乐”、“校园戏剧”、“舞蹈”等课程,都是学校办学的亮点和特色。
学校越剧团成立至今已有近千名学生得到过熏陶,他们中有两人成为越剧专业人才、3人转学表演成为话剧演员。越剧团自行创作并演出的剧目曾在上海市、长宁区历年的学生艺术节上荣获过最高奖项,是长宁区老牌的艺术团队。
民族打击乐团成立于2008年,频频在校、区、市的大型活动中亮相,每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出总是震撼人心,令观众难以忘怀,更培养了10名艺术特长生进入高一级学府深造。
组建时间仅三年的校园戏剧社正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发展着。社员在专业导演的指导下已经有多部校园戏剧亮相并屡获佳绩。除了校级团队外,每个班级都有一支表演爱好者队伍,每年的学校校园戏剧节都能看到各班的精彩演出。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省吾中学秉持陈鹤琴的教导,通过寓教于做的活力课堂,以科技与艺术为双翼,一展历史名校风采。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合作中分享,在创新中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让学校成为“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新优质初中。
新民晚报教育工作室 陈乐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