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历历如昨,心中千言万语。”经过多次传谣和辟谣,新浪网总编辑陈彤上周终于还是宣布离职了。
1997年,体育沙龙版主陈彤经手编辑的一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让“四通利方”在那个深秋一战成名;1998年,陈彤正式加入新浪,首创24小时滚动播报模式,并在后来的科索沃战争、台湾大地震、中国加入WTO、悉尼奥运会、911事件等重大报道中凭“滚动新闻”逐次获得巨大成功,牢固确立了新浪网在中文门户的地位;2002年,陈彤出任新浪网总编辑。
关于“往事”,评论并不吝惜赞叹,“历经十七年的跨度,在这段漫长而广为传诵的坦途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时代波澜。”毫不夸张地说,论坛、门户、博客,中国互联网的这三代媒体形态,陈彤在每一个阶段都是其中的主导者之一,而且新浪也从来都是同业标杆,没有任何争议。但或许,与陈彤一起黯然退场的,正是“标杆”新浪网,以及门户新闻为王的时代。
去年10月,搜狐网总编辑刘春离职创业;今年8月,网易门户总编辑赵莹亦请辞;两个月后,新浪网掌舵,也“终于要说再见”。无法回避的,伴随着移动化、垂直化、社交化的发展,日渐臃肿的门户都正在“沦为”传统媒体。一方面,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广告,盈利模式非常单一,破局艰难;另一方面,编辑在信息筛选中的作用被弱化,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之下,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关系链直接获取资讯,并且更加精准。
比如,从没有印过一个字的“赫芬顿邮报”让读者按需索取新闻,并按自己的标准重组新闻,形成了全天候根据网友注意力形成的“读者自主头版”;社交网络通讯站“Storyful”在MH17空难中,凭借强大的实时监测系统,审核了社交网络数以万计的视频和图文内容,最终成功找到了乌克兰东部地对空导弹的证据。
又比如,陈彤宣布离职当天,“脸书”掌门人扎克伯格在清华经管学院,全程用中文完成了数小时的演讲,风光无限。或许,不相信眼泪的,不止金州,还有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