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巡视清单”揭示出的腐败问题、作风问题林林总总,其中,既有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也有一些新的苗头;既有一些共性问题,也有存在于个别地方和单位的突出问题;既有中央反复强调明令禁止的问题,也有首次明确提出来的问题。
“官商勾结”
官商勾结在这轮被巡视的地方和单位普遍存在。一些官员在与商人交往过程中勾肩搭背、不分彼此。
巡视发现,前些年四川一些领导干部以牺牲公共利益换取个人的职务晋升和经济利益,形成官官勾结、官商勾结,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连环输送的利益链;江苏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腐败干部普遍存在权色交易问题;河北个别领导干部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黑龙江一些领导干部官商勾结,权钱权色交易问题较为突出;体育总局干部兼职普遍,利益关系复杂。
巡视中,干部群众对广西领导干部及其亲属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及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反映集中,对一些地厅级主要负责人反映比较突出;上海少数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在其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能人腐败”
近年来“一把手”频频出现腐败问题,其中也不乏所谓的“能人”。
今年中央首轮巡视就发现,“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不仅数量多、危害大,而且呈现上升趋势。这些“书记”“市长”“董事长”“总经理”,或利用手中大权设租寻租谋取私利,或借职务之便非法侵占国有资产,或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受贿卖官,与一般的腐败案件相比,往往性质更恶劣、危害更大。
这轮巡视也发现,黑龙江对省直机关和地方“一把手”监督不够有力,有的地方和单位党政“一把手”连续发案,农垦、森工、煤炭系统及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领域违纪违法案件频发;江苏“能人腐败”问题突出。
“小官巨腐”
今年中央首轮巡视曾发现,一些地方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小官巨腐”问题严重。由于基层干部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其腐败行为往往危害更大,影响更坏。
“苍蝇式腐败”在这一轮巡视发现的问题当中仍然比较突出,并且相当普遍,涉及半数以上被巡视地区。
巡视发现,广西基层干部“苍蝇式”腐败问题日益凸显;河北“小官巨腐”问题严重,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浙江一些地方农村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突出;西藏一些基层干部腐败问题较为突出。
“山头主义”
当前,有的领导干部信奉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看能抱上谁的大腿。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了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这种“山头主义”“圈子文化”不仅涣散了组织,而且滋生了腐败,往往造成“窝案”“串案”“塌方式系统性腐败”。
本轮巡视就发现,广西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河北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内政治生活不严格,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黑龙江也存在重人情、拉关系、不讲原则的风气。
“买官卖官”
去年在湖南衡阳发生了一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破坏选举案,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然而,这一轮中央巡视发现,一些地方仍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然存在着“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问题。
巡视发现,四川个别地方拉票贿选成风,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跑官要官;江苏一些干部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弄虚作假;河北跑官要官之风仍然存在;黑龙江一些地方买官卖官问题较为突出。
综合新华社、中纪委官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