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对《胡同文化》的教学反思
~~~——对《胡同文化》的教学反思
~~~——对《胡同文化》的教学反思
~~~——对《胡同文化》的教学反思
~~~——对《胡同文化》的教学反思
~~~——对《胡同文化》的教学反思
     
2014年11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文:语言背后的文化
——对《胡同文化》的教学反思
亢乐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文化随笔,入选高中语文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的第三单元,其主题为“文化的制约与创造”。无论是在写作年代还是如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借由这篇课文的语言来谈谈语文的核心。即,如何通过对语言的品读来把握文化。

  语言最基本的有字、词、句乃至段落,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充满京味的名词、生活化的修辞和整散结合的句式。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也正在于通过不同的读法来品味其魅力。

  比如,个别同学单独朗读第一段。特别注意“东去”、“西去”等富于老北京方言特色的语汇。这些语言也具有生活化的特点,缺少主语、具有现场感,如对话般简洁干净。只有自己朗读后,才会有进一步的感受。

  再比如,一组同学集体诵读第二段。这段句子非常多,且句式简短。一个个简单干净的短句,娓娓道来胡同的历史。此时,文化也便蕴含其中。齐读的好处便在于音韵要求整齐,声音形式的整齐与简短更有助于对短句的感受。

  还有,请同学对话《八月骄阳》中的选文,学生必然先体会揣摩再朗读,在对话中相互促进对文本的理解。胡同中蕴含的老北京冷淡的政治态度在对话中一一显现。

  除了上述的多种读书方法,还有教师领读倒数第三段,引导学生去体味“衰草离披”的荒凉感等等。语言是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去领悟文化,可能正是语文的意义所在。

  上海市第十中学 亢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新城区
   第A22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2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大力神杯”2014上海市小学生 语文及数学能力测评活动火热报名
语文:语言背后的文化
上海市青少年人才“蓄水池”计划之“新民看校团”大学篇
首届上海市大队主席论坛暨百所优秀初中学校巡礼启动仪式回顾(一)
小学生英语 学习好方法
广告
新民晚报校园通讯/新民教育B04语文:语言背后的文化 2014-11-05 2 2014年11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