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路街道有700多幢风格各异的花园住宅构成了社区特有的建筑风貌,是众多历史人物、文化名人居住之地,每一条弄堂、每一幢洋房都蕴含着历史和人文的故事。湖南街道于2011年成立了老洋房工作室,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武康路的特色教育资源,开展系列活动。
“一些比较知名的建筑,故事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另一些房子的历史可能就被淹没了。”湖南社区学校教师赵继竹介绍,课程开发期间,老师们一个个门牌号搜集资料,与房子主人后代取得联系,并制作音频和视频资料。课程推出几年来,不少居民已经成了赵继竹的“粉丝”。湖南社区将巴金旧居、柯灵旧居、张乐平旧居、武康路老房子艺术中心(黄兴旧居)、社区名人陈列馆等连成一线,设计“老房子漫游线路”,并聘请志愿者担任漫游向导。
与此同时,湖南社区还开设了名家讲坛、经典演绎、现场互动、好书推荐等活动,邀请建筑学家钱宗灏、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天纲、作家陈丹燕等名家带着观众,沿着梧桐树下的街区马路,走近一栋栋各具建筑特色的老房子,翻开一页页封存已久的“回忆录”,讲述一个个或惊险曲折、或委婉动人的社区人文故事,激发社区居民共同来开展一场对自己街区的历史回忆,共同来书写一场对自己家园的历史尊重和保护。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