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邀我同去东昌路1号参加会议。准备打车前往,等落座开口时,不料司机却问:“东昌路在啥地方?”我们只得无奈而下。过了大约七八分钟,总算又拦到一辆。还没坐稳,冷不丁司机也来了一句“东昌路怎么走,你们认得吗?”弄得我们啼笑皆非地被再次“请下”。第三辆时我们学乖了些,上车前先问清司机东昌路可认得。司机用怪异的眼神瞅了瞅我俩,待讲明原委后,对我们的遭遇不无同情地尴尬一笑。谢天谢地,总算这位师傅认得路。
听口音谈吐,前两位崇明司机都是刚入行的新手。都说崇明“的哥”吃苦耐劳、服务周到,而眼前的道路不熟,令人遗憾。新手“嫩”一些可以理解,但无论如何,不应该不认识这些最起码的市中心主要道路。连遇两位“路盲”司机,感觉就像民航飞行员不知航向,而要乘客领航般的荒唐滑稽。
据我所知,新手太“嫩”,责在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出租车大公司司机或跳槽,或投奔比较自由“活络”的小公司,造成人手紧缺。因招不到人,个别公司不得不降格招聘,司机素质无法得到保障。加上培训马虎,驾车实践只是去机场、码头、车站、宾馆、景点兜一圈,熟悉一下主要道路。至于那些次要马路、生僻小巷,就全靠司机本人“课后”的“恶补”了。而现在的许多新手年岁偏大,有的甚至以前根本没开过车,也难怪他们会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出租车是流动的名片。出租车司机应练好“内功”,彻底杜绝另一种变相的拒载;出租车公司则应严格把关、加强管理,而不应该让乘客来承担不应承担的诸如带路之类的“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