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我将带领你们一起出发
“美国人?战俘?美国的战俘怎么抓到我们这里了?”李传国好奇地继续问道。然而,大人们的心早已被光复的胜利装得满满的,谁会去理会一个孩子的好奇和自言自语。苏联军官问完路后,收起地图,上了车。车队顺道向南开去。这些美国人成了一个谜团,一直藏在李传国的心里。一晃六十多年,李传国已经退休并定居沈阳。2004年,沈阳第一次迎来了美国战俘和当年解救过他们的海尔·利思。利思第一次向媒体透露说,西安还有战俘集中营,当年关押过乔纳森·梅休·温赖特将军和盟军好多高级别的战俘。李传国看完报纸,心里立即激起千重浪。六十多年前的往事一下子浮现在他眼前。他激动地说:“我亲眼看见战俘离开了西安。”谜团解开了。只是,当年他是一个12岁的小孩子,如今,已是古稀之年。
1945年8月21日,包括海尔·利思在内的营救队员,在奉天战俘集中营军官的陪同下,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西安县战俘集中营,见到了温赖特将军。利思告诉他:“您将代表美国接受日本投降。”温赖特将军是一个性情平和的人,他送给利思一张附在投降文件上的有他签名的照片和一条丝带,还给了一份写给西安战俘集中营所有其他战俘的关于解散“温赖特磨刀片工厂”的备忘录复件。三年的战俘生活,温赖特已经成了老练的磨刀片专家了。
有一个勤务兵威拉德,有些不得人心。在战俘们眼里,他与日本人的关系不一般,他对日本兵好,所以日本兵对他也好。爱德华·金少将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他很担心这个士兵的安全。他告诉利思,正是自己在巴丹投降了,因此他不想用比其他人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回家。他要求利思在回家的路上确保这个士兵不受虐待。利思答应了。回国后,海尔·利思与温赖特将军、爱德华·金将军都保持了联络。他们成了朋友。
24日中午时分,温赖特听到山坡下的街道传来了喧闹声,从战俘集中营的窗子望过去,他看到了带有苏联红军标志的美国吉普车和卡车。温赖特告诉海尔·利思,让他到大街上找苏军指挥官。利思找来原井中尉和一个卫兵,一起去见了苏联军官。温赖特向苏联军官介绍了自己和其他人,解释了现在遇到的困难,并请他帮助撤离。苏联军官说:“我正要用这些吉普车带着特遣部队去奉天。如果你们能够找到运输工具带上自己的东西,并且在一个小时之内准备好,我将带领你们一起出发。”
原井中尉为温赖特他们征用了两辆破旧的客车和两辆破旧的卡车。所有人包括原井在晚上6点15分向奉天出发了。10点30分,车队一行人到达西丰。车没有了汽油,他们只能坐在老百姓家里耐心地等着。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但这家的主人还是想方设法让这些外国人吃了一顿饱饭。他们拿出了自己舍不得吃的高粱米,做了一锅米饭,炒了菜,又拿出自己酿制的东北酒,热情地招待了这些客人。利思留下饭钱时,他们没有收。温赖特感动地说:“我会记住你们的。”
25日,车队又遇到一处十分陡峭的山坡,偏偏此时,天下起了大雨,客车陷入了泥泞。当地村民自觉地集合在车队周围,表示愿意帮助车队。几十个村民把卡车上所有的行李扛到小山上,又在车前填上石子和木头。之后,他们和车上的人一起,连推带拉地把客车从泥中拖出来,直到把它弄到山顶上。温赖特又一次拿出钱,他们同样没有收。“我们做这件事不是为了钱。”利思将村民的意思转述给温赖特将军。温赖特将军后来回忆说,在他最初抵达沈阳和最后离开沈阳的路上,他得到了众多中国人民的帮助。他说:“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再次出现在麦克阿瑟将军的身后。”
26日,温赖特将军到达奉天大和旅馆。稍事休息后,他派人将已列好的随机回国的人员名单送到奉天战俘集中营。27日一早,小乔治·帕克将军从奉天战俘集中营赶过来,他收到了名单,而且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他想做一个小的调整。帕克将军告诉温赖特,他自愿留在这里直到所有的战俘全部撤离,同时,推荐威廉·布鲁沃准将先走。这是一个勇敢的决定,帕克将军受到的苦难不比其他任何一位高级军官少,同样渴望尽快离开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