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本版列表新闻
李小加认为沪港通将带来世界最大规模资产的一次重新平衡~~~
李小加认为沪港通将带来世界最大规模资产的一次重新平衡~~~
李小加认为沪港通将带来世界最大规模资产的一次重新平衡~~~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小加认为沪港通将带来世界最大规模资产的一次重新平衡
以最小制度成本换取最大市场成效
陈 杰
■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图 IC
  人物背景

  在李小加的领导下,香港交易所集团近年来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制定全新的战略规划、改革集团旗下结算所的风险管理、实施新的港股交易时间、推出人民币产品及期货“夜市”、与沪深交易所成立合资公司,并通过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及成立场外交易结算所,拓展大宗商品、定息产品及外汇业务等等,以发展成为一家提供全方位产品及服务、且纵向全面整合的全球领先交易所,并做好准备以迎接中国资本项下审慎、加速开放的种种机遇。

  重点详解

  李小加把沪港通形容为“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成效”。仔细说来,可以说是结算交收全程封闭,实现风险全面监控;交易总量过境,实现最大价格发现;结算净量过境,实现最小跨境流动;本地原则为本,主场规则优先;人民币境外换汇,实现全程回流;结构高度对称,利益高度一致;收入平均分享,实现互利共赢;实行初期额度管控,引导市场适应节奏;试点模式结构灵活,可供未来扩容、扩量、扩市。

  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简称沪港通)机制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正式开始。这一消息近期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而作为香港交易所集团历史上首位具有内地背景的行政总裁,李小加也成为新闻人物。

  在上周五于深圳举行的首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及本周一举行的港交所沪港通新闻发布会上,李小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对沪港通的看法。

  资本的“走出去”和“请进来”

  在首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上,李小加认为,中国的基础经济已经全球化了,但作为“上层建筑”的资本市场还基本上是封闭的,这样最吃亏的是中国。所以,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必需且无可避免,唯一的问题是怎么做,“一纸命令就彻底放开”是不现实的,沪港通就是基于此背景设置的一个探索方案。

  李小加以香港在这一背景中的角色来说明:过去几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个资本进口的过程。对外贸易、FDI(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市场都在做“从外面拿钱进来”这件事,香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现在,需要进行一次巨大的转型,香港也要对这一转型做出反应。

  “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市值才4万亿美元,银行资产差不多有22万亿美元。美国这两个数字差不多各是17万亿美元至18万亿美元,是1∶1的关系,而我们是1∶5的关系。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不能给如此大规模的国民财富带来真正的投资和发展机会,钱基本都在银行里面,A股市场50%的利润是银行的。”李小加说。

  “这个一定要改,一定会改。”李小加说,这引出中国资产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同时,境外的资产也很希望投到世界上最后一块处女地——中国A股市场,这样就面临一个“请进来”的问题。但无论“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两边的法律法规、市场结构、交易习惯等都存在巨大差别,趋同的过程必以五年十年计。“我们希望在两个市场暂时的差别底下,实现互联互通,双向开放。”李小加说。

  推动人民币成为大规模投资货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监管层设置了一套被李小加形容为“转换器”或“翻译机”的交易机制。就是以上海和香港两个证券交易所及背后的结算公司为对手方,尽量把两个市场“区别”里边的90%,在两个交易所和结算公司之间加以消化,剩下“实在不能改变”的东西,再交由双方“互相适应”,有了这套机制,进出境的投资者虽然实际上只有两个——沪港两地的证交所及背后的结算公司,却把中国千万个投资者带到了全球市场,也把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引入了中国。

  李小加把沪港通形容为“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成效”。仔细说来,可以说是结算交收全程封闭,实现风险全面监控;交易总量过境,实现最大价格发现;结算净量过境,实现最小跨境流动;本地原则为本,主场规则优先;人民币境外换汇,实现全程回流;结构高度对称,利益高度一致。

  李小加详细介绍了沪港通的几大特点——

  第一,只设置一个撮合器,一个价格发现中心,本地市场的订单全部电子路由到上证所,撮合全在上海,这样不会造成A股市场出现两个中心。

  第二,每天闭市后,由双方结算公司先进行结算,买的多了结算钱,卖的多了结算券,因为一个市场的买卖量基本是相等的,这样每天跨境的清算结算量将非常小。“有可能一分钱都不过境,却实现了市场的国际化。”

  第三,投资于沪港通的资金是封闭运行的,不能洗钱也不能出境。中国内地投港股的钱只能以港股的形式存在;外国人投资A股的钱,只能以A股形式存在,不能进其他市场,包括房地产。这对于中国的监管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它能获批的重要原因。

  第四,沪港通的循环是人民币循环。进来全是人民币,出境也必须是人民币,这也就使得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真正变成了世界舞台上一个大规模的投资货币,而只有走向大规模的投资货币以后,才有可能最终走向储备货币。“所以沪港通对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将可能从质上带来人民币新的发展机会。”李小加描述说。

  最后,沪港通的监管是完全对称的,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双方都要帮助对方”,这对投资者而言是个有力保障。 特派记者 陈 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申城社区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沪港通特刊
   第B04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沪港通特刊
   第B06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沪港通特刊
   第B08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海归心声
   第B14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名表
   第C04版:名表
   第C05版:妆容
   第C06版:资讯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以最小制度成本换取最大市场成效
契合国家发展大趋势
港交所本周六举行推出前测试
新民晚报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B02以最小制度成本换取最大市场成效 2014-11-14 2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