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
上证所负责人表示,决策层大力支持沪港通推出,原因主要在于沪港通背后的重大战略意义——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要“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沪港通这一机制正好契合了当前国家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大趋势。
该负责人指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创新举措,沪港通有利于加强两地资本市场联系,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有利于通过一项全新的合作机制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实力 沪港通可以深化交流合作,扩大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更好地满足其资产配置需求。同时,沪港通有助于内地市场与国际接轨,改善内地市场运行质量,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全球影响力。
二是有利于巩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沪港通有助于提高上海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改善上海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进而推进内地投资者投资理念国际化和A股估值体系国际化,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三是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进程 沪港通实现了境内外资金双向流动,有条件、可管控地扩大了人民币跨境交易。沪港通既可方便内地投资者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香港市场,也可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便利人民币在两地的有序流动。同时,额度控制和“闭环式”的资金流动方式可以避免资金“大进大出”的风险。
不会带来监管套利
由于沪港两地市场情况和监管政策不同,沪港通的推出是否会带来制度套利,一时间也成了一大关注点。对此,上证所负责人表示,沪港通是一项跨市场股票交易的制度安排,尽管沪港两地的证券交易制度和监管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沪港通“闭环”交易、额度控制等机制安排以及两地监管机构通力合作下,将为沪港通的有效运行进行充分准备,不会带来制度层面的套利。
针对市场普遍关心沪港通是否可能出现具有优势的机构投资者独占或占据了大部分额度,个人投资者参与有困难的局面。对此,该负责人强调,沪港通额度对于全市场参与者一视同仁。
首先,交易所在制度层面建立了一系列规则确保额度使用的公平性,规则明确禁止恶意占用额度。其次,两所在机制安排上也做了充分的考虑。投资者能在客户端实时得到每日额度的信息,并在收市后获得总额度信息。据该负责人介绍,两交易所在订单的报价范围上都有限制,根据港交所规则,买入订单的价格不得低于实时成交价格之下的24个价位区间,港交所对于沪股通订单价格设置了3%动态限制,即订单价格必须在最新成交价上下3%范围内,这两方面的规定都能有效地防止沪港通投资者采取低价挂出买单占用额度情况的发生。 本报记者 许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