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个大早去登山。前日与总台服务员闲聊,她说,山上有瀑布,虽不壮观,但更适合登高,跟游人感觉更加亲近。我于是决定亲自一探究竟。
此地偏僻,半原生态小小村落,整个村子不出两百人。脚下完全羊肠土径,不下雨时感觉浪漫,但若赶上一场雨,泥泞不堪,简直无从下脚。一位当地老婆婆笑着说,下雨天我们都赤脚下地。乡人把做农活称为“下地”。因为不通车,游客到此游玩,交通方式只能步行。
行至山脚下。走过一段碎石小路,步入茂密森林,眼前豁然开阔。慢慢走入,越走越感觉阵阵凉意,头顶树荫墨墨,烈日完全遮蔽。有风吹过,内衣贴紧皮肤,丝丝湿冷。阳光偶尔穿透层叠枝叶,拼尽全力挤进来,我的眼前星星点点,细细碎碎撒了一身。立定仔细看,面前一根一根金线,金丝万缕,交错更迭,化作千万个金色小人儿,翩然起舞。小径森森,我想到柯罗的一幅油画——《林边小径》。往前继续走。没走多远,便看见瀑布。走近驻足,周身股股清凉,水珠扑面。瀑布边上有座木桥,拾阶而上,最高处有一间凉亭,专供游人小憩。瀑布就在十数米处。我坐定再去看时,眼前出现一幅3D动态图。偶尔有细细水珠飞沫,随风飘进亭子,人人端坐其中,安静无语。闭眼宁息,身体裹挟于水汽中,周围仿佛有种无形气场。心底万籁寂静。深呼吸。我想起有位诗人,名字已经忘记了,诗人给柯罗的油画特意配了一首诗——“风在水里写诗/树是抒情的笔/一次偶然的邂逅/却是最美的相遇”。收获十足。
时间渐至中午,游人多起来。从山脚下,由四面八方慢慢爬上来。看见瀑布,人人欢呼拍照,然后再踏入小小亭台。上来第一件事,立刻开始大口吸气呼气。姿势各异,不约而同。仿佛皆懂吐纳之术。甚至还有人,摆出太极神功原地踏马步姿势来。百态千姿。大家互不相看,气氛安宁静穆。
进来一对年轻男女。他们左边站站,右边站站,远眺近观,不断更换位置,焦急而乐此不疲。是想找出自认为最强的气场中心?亭台内有一中年妇女,合衣平躺,似睡非睡,眼睛紧闭,边上立了一位男士,只是盯住女人看,不声不响,小心观护。这又是哪门大法?过了至少一刻钟辰光,女人醒来,扭头望男人一眼,一只胳膊伸过去,男人立马近前,小心拉起,女人慢慢坐起,二人相挽着微笑离开。全程毫无只言片语。再看我身后那对年轻男女,仍是继续更换各自方位。尘埃尚未落定。
看着眼前这些人,有样学样。我也闭眼松弛,从头到脚一寸一寸,努力放掉紧绷,呼气吸气。察觉双脚稍有负担,男左女右,于是右脚前移半步,顿觉周身平衡,再无抵牾。眼睛一闭一睁,瞬间沉睡,亦瞬间醒来。胸次廓然。
果真是此处气场强盛,抑或是我无师自通?还真讲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