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无线电技术应用活跃
上海是我国通信业最早的发祥地,也是无线电技术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应用无线电技术的业务门类齐全,导致频谱使用范围广、台站设置密度高、产业集聚度高、行业渗透力强。随着手机通信,移动智能终端的日新月异,各种违规、非法使用无线电技术的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伪基站”步“垃圾短信”后尘,正在暗中“入侵”百姓手机安全。
今年2月以来,上海市查处“伪基站”145起,查缴伪基站设备152套,出动监测车辆2400车次,出动监测力量4249人次,查缴监测时长超过13742小时,完成82套伪基站设备的证据检测鉴定和64份网络定损评估报告。市民收到的“伪基站”垃圾短信数量明显下降,因“伪基站”推送信息而受骗的案件数量明显下降。
伪基站隐蔽性越来越强
一台机箱大小的主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10厘米长的小天线和一部普通手机,总价万元左右,就是一个伪基站的全部行头。“伪基站”利用电脑里的专用软件,设置相应的网络参数,模拟三大运营商的网络信号,能在方圆500米以内的范围内,抢夺网内手机号码资源和信号,将一条条垃圾短信推送过去。为了打扮得更像真短信,显示的来信号码不再是一长串“垃圾数字”,而是一个个正常的手机号码,或伪造出亲朋好友的手机号码,或伪装成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客服电话。
与以往打击垃圾短信不同,伪基站违法犯罪涉及多样法律法规,在生产、销售、设置使用等各个环节,涵盖工商、质监、无线电管理等多个部门。上海在打击伪基站专项行动中,建立联动协调的跨部门、跨地区工作机制,形成多方合力专项打击。“茫茫手机信号中,最快5分钟就能定位‘伪基站’,各部门联手‘出拳’快速捣毁。”市无线电管理局监督检查处副处级调研员曹惠力告诉记者,伪基站自身也在不断地改良,体积不断缩小,隐蔽性越来越强,传统的人工扫频定位与肉眼观察方式,难以有效甄别。
完善侦测系统精确打击
目前,上海已经搭建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的伪基站监控平台,由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不断完善“伪基站侦测与追踪”系统,从每小时手动搜索1次,提升至每5分钟系统自动预警,能对“伪基站”科学预判、精确打击和后续追溯。
查处行动中,联合执法人员发现,有些“伪基站”设置在人群聚集区、人口流动区,在大小商圈内租个快捷酒店房间,小天线放在窗口,屋内只需一个人看就能开工;有些善于流窜,装进拉杆箱或躲在汽车后备箱,边走边发垃圾短信,有的甚至还坐上宝马车。依赖监控平台的自动快速搜索,执法人员很快掌握到宝马车“伪基站”的行车轨迹,精确定位后,将正在主干道上流窜作案的“伪基站”逼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