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前往“1999JU3”号小行星
~~~前往“1999JU3”号小行星
~~~前往“1999JU3”号小行星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发射隼鸟二号探测器
前往“1999JU3”号小行星
  新华社东京12月3日电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业公司3日宣布,当地时间13时22分(北京时间12时22分)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利用H2A火箭发射了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器。这一发射活动曾因天气不佳而两次推迟。

  隼鸟二号是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的后续机型,长1米、宽1.6米、高约1.25米,重约600公斤,开发时间约2年半。它将花费3年半时间,前往“1999JU3”号小行星,预定2020年底返回地球。

  “1999JU3”号小行星在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轨道上运行,被认为存在含有水和有机物的岩石,与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时的状态相近。隼鸟二号2018年到达该小行星后,将观测该小行星表面,随后着陆并采集其表面下数十厘米处的物质。通过回收和分析这些物质,科学家希望能解答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的若干谜题。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是全球首个在地球重力圈外天体的固体表面着陆,并在采集了岩石样品后回归地球的探测器。它于2003年5月升空,2005年11月到达丝川号小行星,成功测算了其形状,两次在该小行星上着陆,并在时隔7年后回归地球。虽然多次出现故障,但每次都“起死回生”,被誉为“不死鸟”。

  为避免再像隼鸟号那样多次出现故障,隼鸟二号在隼鸟号的基础上进行了切实的技术改良,作为动力源的离子发动机的推进力增加了25%,能够使用更长时间,通信天线也提高了通信量。

  为了从小行星上采集物质,隼鸟二号身上还携带了直径约10厘米、重约10公斤的圆筒形冲击器,冲击器与探测器分离后会爆炸,利用爆炸产生的压力抛出金属块,人工制造出凹坑,从而使探测器采集到小行星内部的新鲜物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首个国家宪法日
   第A05版:首个国家宪法日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专版/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晚报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植入母亲子宫 生出自己孩子
日发射隼鸟二号探测器
广告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7日发射隼鸟二号探测器 2014-12-04 2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