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涉别国内政”,不越俎代庖,是中国在与阿富汗方面磋商处理问题时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确切地说,中方认为阿富汗和解进程应秉持“阿人所有,阿人主导”原则。这一说法也已被国际社会认同。而我的任务就是思考中国政府应当如何落实好这一原则。
孙玉玺简历
孙玉玺是我国资深外交官,现年63岁。在他迄今为止38年的外交生涯中有23年驻外,先后常驻了9个国家。1973年,孙玉玺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文专业学习,其间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北外毕业后,他选择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继续深造,主修国际关系。由于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青年时代的经历,在伦敦经济学院毕业后,孙玉玺被任命为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英文翻译,随后在外交部亚洲司历任三秘、副处长、一秘,外交部发言人。作为大使,他从危机重重的阿富汗到菩提树下的古国印度,再到欧洲文明古国意大利以及中欧大国波兰。2014年7月起担任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
演讲语录
是否是首任大使
阿富汗人总是问我:“你是不是中国派驻阿富汗的首任大使?”
我说:“不是。中国派驻阿富汗的首任大使姓张,名骞,他是公元前139年来的。他拿的节杖国书是汉武帝签的,我拿的国书是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的。”其实,早在1955年新中国与阿富汗建交的时候,中国政府就向阿富汗派驻大使。
调侃英国在阿禁毒
在我们分工的时候提到英国人在阿富汗的主要任务是禁毒,我跟英国大使开玩笑说:“让你们管禁毒太对了,你们经验丰富。”
大家都知道,当年英国是最大的毒品贩子,两次鸦片战争啊。而且阿富汗地区的毒品都是英国人弄去的。在英国人去之前阿富汗没有毒品,是英国人教会了阿富汗人如何种毒品。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的烟种植地就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在印度加工。
英国大使就跟我打了个比方,说阿富汗的毒品太难禁了。“阿富汗人把鸦片烟加工成海洛因的技术就像中国人加工豆腐那么普及,家家户户都能搞。虽然精度不高,但方便运出去再精加工。”
中国的老朋友加尼
阿富汗总统穆罕默德·阿什拉夫·加尼对中国十分友好,也非常了解,可谓中国的“老朋友”。
今年10月,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加尼作为阿富汗总统访华,这是他出任新总统后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但在此之前,加尼曾来华50多次,以世界银行派驻中国总代表的身份常驻中国5年,并多次考察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
加尼生于1949年,早年在喀布尔上学,曾先后赴黎巴嫩、美国求学,最终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此后他曾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执教多年。尽管多年身在海外,但加尼对阿富汗的经济建设、民生项目想得很透,他的讲话很能抓住阿富汗民众的心。可以说,经历“难产”的阿富汗大选最终选出的总统还是相当不错的。
玖田 整理
演讲摘要
阿富汗实现平稳过渡
须坚持阿人主导原则
中国外交部首任阿富汗事务特使 孙玉玺
自1977年进入外交部以来,我曾四任五国大使。2002年至2004年,我在阿富汗当大使。2012年,我完成了在波兰的使命后退休,今年7月,中国外交部宣布,任命我为阿富汗事务特使。
作为中国外交部首任阿富汗事务特使,我的任务究竟有哪些?未来,阿富汗究竟将如何发展?
大使三项职责
中国与阿富汗友谊源远流长,从张骞出使西域到玄奘西行取经,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曾留下无数中阿友好使者的足迹。
1955年新中国与阿富汗建交,直至1979年,中国政府一共向阿富汗派驻了6任大使。1979年12月27日,前苏联入侵阿富汗。12月30日,中国宣布不承认新政权,虽保留驻阿富汗使馆,但为临时代办级,不与该政权发生正式官方关系。这成为了当时影响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之一。
直至2002年2月6日,中国驻阿富汗使馆复馆。我完成外交部发言人兼新闻司副司长的职责,出任中国驻阿富汗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成为战后阿富汗的首位中国大使,直至2004年。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使”的存在,“使节”最早是指诸侯遣使外出所授予使者的凭信,以证明身份,类似于后代的“国书”。但真正向外派出的使节,张骞是第一人。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与张骞相似,我在阿富汗出任大使时的任务与他相当:
一、安全外交。
维护国家安全是阿富汗大使与通西域的张骞最主要的共同点。
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对付匈奴的威胁,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是他出使的主要目的。
而我出任阿富汗特使,正值发生911事件后,美国牵头发动了一场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这场战争正是从阿富汗开始的。因此我的任务便是同国际社会一道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避免其对世界各国造成威胁与危害。
二、经济外交。
张骞通西域对开辟中国通向西域地区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如今,习主席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继承了张骞的这一“遗产”。
对我们来说,今天中国人搞外交,是为四化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因此经济外交也同样是我的一项重要使命。
三、文化外交。
传播中华文化是张骞在西域时作出的另一大贡献,他让汉人同西域各国人民建立了友好关系。人们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有更深的理解。这在当代外交当中也是如此。
特使一直都有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一直有“特使”这个职务。只是由于特使一职常常是就一些敏感问题进行内部磋商,所以一直以来,中国特使的工作并不为广大民众知晓。
但我接到的任命书却特别提到,今后特使工作要多多对外宣传。这是因为特使的工作能够反映我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如何做工作、如何发挥作用,这对于我国民众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外交情况将十分有帮助。正是因为这样,今年不断有媒体宣传报道中国的中东事务特使、非洲事务特使、亚洲事务特使,以及我这个阿富汗事务特使的活动。而中央也要求我们这些特使多多接受媒体采访,宣传介绍我国政府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
与中国驻阿富汗大使不同的是,中国阿富汗事务特使常驻北京。其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外进行国际协调,对内提供政策建议。
目前国际社会为推动解决阿富汗问题开启了许多国际进程,如罗马进程、伊斯坦布尔进程、柏林进程、东京进程等。此外,中国还参与了6+1磋商机制(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等。而阿富汗事务特使的任务就是,代表我国国家领导人出国参与这些国际进程和磋商机制的讨论,协调各方就阿富汗事务达成一致立场。迄今,我已经5次出国参与此类会议,从阿富汗到联合国,再到美国的华盛顿、俄罗斯的莫斯科、德国的柏林。
与此同时,凡是有关阿富汗的事务,作为特使,我都有责任向外交部提供政策建议。由中央批准成为政策后,再交由外交部、特使、驻阿富汗大使执行。
第二,对阿富汗落实阿人所有,阿人主导原则。
今年10月底,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在北京举行。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中国将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尤其当美国和北约军队撤出后,阿富汗处于过渡阶段,国际社会与阿富汗也普遍期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对此,习主席、李总理、王毅外长也多次在各种场合全面阐述中国有关阿富汗的政策。
然而,西方媒体有关“中国将在阿富汗填补权力真空”的说法开始泛滥。对此,我要强调的是,中国的确将向阿富汗派人,但我们派驻的是投资者、医生、工程师、建筑工人、教师等不带枪的人,他们将帮助阿富汗恢复经济、稳定形势。中国希望通过这一类不派一兵一卒的支持和援助,让阿富汗的警察与国民军有能力逐渐担负起保卫国家、打击恐怖主义的责任。
“不干涉别国内政”,不越俎代庖,是中国在与阿富汗方面磋商处理问题时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确切的说,中方认为阿富汗和解进程应秉持“阿人所有,阿人主导”原则。这一说法也已被国际社会认同。而我的任务就是思考中国政府应当如何落实好这一原则。
此外,尽管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训练营地基本被摧毁,但其主力逃亡中东。其中一股力量即东突厥伊斯兰运动(简称东伊运)在中国与阿富汗边界集中,针对中国发动了大大小小的恐怖活动。这些人对中国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打击恐怖主义的任务仍没有结束。
三重过渡阶段
目前,世界各国一道为阿富汗事务努力。但各国有分工,分别牵头一个方面:美国负责重点协调国际社会帮助阿富汗建立国民军,德国帮助阿富汗建立警察部队,意大利帮助完善司法制度,日本帮助给放下武器的人找工作,法国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英国管禁毒。而中国的主要任务则是帮助阿富汗协调同邻国的关系,这是因为中国和阿富汗的邻国(伊朗、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关系都比较好。
当前,国际社会对于阿富汗形势有一致的认识:当前阿富汗处在政治、安全和发展这三重过渡阶段。
就政治过渡而言,阿富汗目前亟需实现民族和解,建立由阿富汗各党各派共同组成的民族政府。
自1979年开始,阿富汗战争一直没有停止。2001年末,美国主导在阿富汗打击恐怖主义,又是十多年战争。如今,阿富汗问题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寻求民族和解、消除武装反对派上,这样阿富汗才能真正走向稳定。
就阿富汗和平进程而言,其重点就是争取塔利班回归阿富汗政治。塔利班既是极端组织,又有政治势力,它也想为自己正名。对此,中方认为应当争取塔利班回归政权,并提出三点要求:塔利班必须遵守现有的阿富汗大支尔格会议(大国民会议)通过的宪法;必须放弃所有暴力活动;必须切断与国际上一切恐怖组织的联系。在这个问题上,不同于美方撇开卡尔扎伊、直接联系塔利班的做法,中方尊重阿富汗政府的意见。中方已经表态,只要双方愿意,中方便可以为其谈判提供或安排中立的场地。正由于中国的中立形象,阿富汗政府也愿意让中国参与其中。目前,塔利班也在认真慎重考虑谈判的可能性,因为它也不想失去回归政治的机会。
就安全过渡来说,主要涉及到美国及北约军队撤出阿富汗,国际社会应当如何帮助阿富汗国民军和警察独立行使职责。
就经济过渡而言,阿富汗风险与机会并存。
我任阿富汗大使期间中国对阿的经济援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对外援助并非是把现金直接交给对方、打水漂式的砸钱。以对阿援助为例,中国政府的运作方式是由中国人从阿富汗人提出的项目中选定影响好、效果好的项目,最终交由中国公司承包。通过这样的方式,双方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以得到双赢的结果。玖田 整理
现场互动
孙玉玺现场回答听众提问
听众王本诚:孙大使,请问印度对阿富汗问题的态度怎样,能不能配合中国?
孙玉玺:在阿富汗问题上,印度也愿意同我们合作。
目前,印度给阿富汗的援助超过中国的4倍多。阿富汗航空公司有好几架飞机是印度赠送的,是印度退役的飞机。
印度对阿富汗出了很大的力,这里有历史渊源,古印度的时候,印度人说阿富汗是印度的一部分,阿富汗人说印度是阿富汗的一部分。因为印度最大的王朝的国王是阿富汗过去的。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国王巴卑尔,他出生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在阿富汗当国王,他带兵三下南亚次大陆,其后代把整个印度征服,所以印度历来把阿富汗看成自己的一部分,至少也是在它的势力范围内,包括缅甸印度都这么认为,就是说这是大印度。印度有点把整个南亚次大陆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意思。
印度人愿意同我们合作,我们也愿意合作。但有些问题比较敏感,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有领土争议,印度在这个争议地区帮阿富汗建设,对此巴基斯坦意见很大。我们要防止印巴把它们的矛盾带到阿富汗进程中来,把阿富汗事情搞得复杂化。
协调国际社会对阿富汗的政策,美国人和俄罗斯人都希望中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避免印巴闹矛盾。印度人知道我们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邀请我去印度磋商,老跟我提议中印之间能否搞一些合资项目。巴基斯坦也想同中国搞合资项目,我们也未搞,这里面关系很微妙,如果我们同一方搞合资,另一方就可能会有意见。
听众刘保坤:孙大使,我的问题是,阿富汗现在像烫手山芋,美国人不管了,我们为何要管,我们管得了吗?
孙玉玺:阿富汗问题,美国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在要撤出的时候,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说起伊拉克或乌克兰,美国国内批评声一片,唯独说到阿富汗时,国内民众总体表示理解。但现在由于阿富汗的形势与问题的复杂性,美国恨不得一下子把包袱甩掉,脱身离开。但要离开又怕出现像伊拉克那样的混乱局面。所以美国也努力推我们中国去管。
我们管有我们的管法,我们在国际上做事跟美国人绝不是一个风格。我们提出,阿富汗的事,阿人所有,阿人主导,我们在外长会议上指出,首先要尊重阿富汗的独立和主权,尊重阿富汗的领土完整。要尊重阿富汗人民的利益。把阿富汗管好了,对巴基斯坦也有好处,巴基斯坦也求助我们去管。
习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阿富汗处在核心位置,周围国家都担心它。我们要完成大的发展战略,阿富汗问题不处理好是块心病。推动阿富汗形势缓和,实现和平对我们是有百利无一害。我们在阿富汗的最大利益就是看到阿富汗的和平和发展。阿富汗和平发展了,我们对“东伊运”恐怖分子也好收拾。
所以说阿富汗有我们自己的考虑,有我们自己的管法。我们不派一兵一卒,至于说投资者、医生、工程师等这些人能进去,但我们的前提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去。我们大使馆在阿富汗这么多年了,在前线,我们各方面情况都熟悉。
现在我们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阿汗富项目要争取这些银行贷款,我们今后三年要向阿富汗援助20亿元,但更重要的是要推动投资进去,投资实际都是赚钱的,不赚钱谁干。流点汗赚点钱可以,万一没弄好,小的流血可能难以避免,但“大出血”的事我们不干。
听众朱铭:孙大使,很荣幸能参加您的这场讲座,这消除了我之前对我国对外援助项目上的误解,我发现对外援助是互惠共赢的好事情。但有些国家把我们的对外援助误解成是一种新殖民主义,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孙玉玺:现在说我们新殖民主义,主要是说非洲。西方在非洲搞了这么多年,整体还是一塌湖涂。我们的援助,得到了非洲兄弟的欢迎。但是一出去,有时良莠不齐,有些公司过于追逐利润,而不顾社会公益事业,与国家整体政策不是那么协调。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一说中国的事,在西方媒体中,老有一些不友好的声音,它拿个别的事件来攻击中国的整体政策,出现了新殖民主义的词。
我们历来把发展中国家看作是我国外交的基础力量。虽然我们的GDP总量排世界第二,但我们的综合国力同美国和西方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正是由于中国站在维护整个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讲话的声音才更有力。我们在非洲是谋求共同发展。西方在非洲搞殖民主义那么多年,实际上把非洲搞得更穷了,掠夺了非洲大量的资源,没有给非洲留下什么像样的东西。
也有人说我们让非洲人的腰包鼓起来了,但也在破坏环境。但我们现在搞项目的时候,同国内一样,我们已认识到这一问题了,我们也在进行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对我们政府提出的政策,我们的主流做得是比较好的。但现在发展这么大,经济也越来越市场化了,出现一些小的问题也是难免的。拿个别的事例,就说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我觉得,是别有用心的人对我们的攻击。
我们发展到现在,国内产能极度过剩,再大量地烧燃料,搞制造业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现在搞升级转型,在非洲,我们要充分把我们发展的经验运用到那儿。我们出去发展是要为整个世界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贡献。整个世界好起来,中国才能真正好起来,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我们绝没有搞殖民主义的意图。
听众陆林翔:孙大使您好,现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上,说我们是趁火打劫,对此您怎么看?
孙玉玺:我觉得阿富汗问题我应该已经说清楚了,我们一方面是要尽国际主义义务,另一方面是要帮助阿富汗人民恢复和平发展,这跟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说我们趁火打劫,最起码在阿富汗问题上说这种话的人不是那么多。我没听到很多,美国和西方政府,在阿富汗问题上,都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这跟伊拉克不太一样。
美国当年出兵伊拉克,说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抓恐怖分子,实际上那时候伊拉克同拉登基地恐怖组织毫无联系,进去什么证据都没抓到。美国难以自圆其说。把萨达姆搞下去后,用西方常用的一句谚语来说,就是制造出来的问题比解决的要多得多。他自己没干好,国内批评他,他去说别人。他们不管用趁火打劫还是别的什么词来批评我们,有时是为转移视线,还有就是你批评他,他总得找点词来批评你,是出于这种心理。
2009年,我们中冶公司拿下了阿富汗一个铜矿的开采权,当年是美国人找我们,让我们中国参与投标,但当我们拿下铜矿开采权的时候,美国的先驱论坛报头版通栏大标题是:美国人在阿富汗流血打击恐怖主义,中国人在阿富汗挖铜赚钱。我就去找美国大使,他也在阿富汗干过,我们早就认识了,他说:“哎呀,我们新闻媒体都是独立的,这不代表政府的立场。政府绝不是这个意见。”所以有些词要看是谁说的,什么情况下,出于什么用心,要分析。
听众陈蔚文:孙大使您好,我想请问一下,俄罗斯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过什么作用?
孙玉玺:前苏联发挥的是侵略作用,那时叫占领阿富汗。现在俄罗斯也批评前苏联领导人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失误。总体来说,俄罗斯在阿富汗问题上是相当合作的。阿富汗问题我们同美国、同俄罗斯合作都很密切。如果塔利班看到国际社会那么一致,支持现在的阿富汗政府,感到夺权哪还有希望,中国人领导的和谈这么好,现在要不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没准就谈起来了。
贝土据11月28日讲坛提问整理
(观看视频录像请登录新民网www.xinmin.cn)
相关链接
阿富汗政治进程大事记
阿富汗战争结束后,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向民主国家过渡的政治进程。
2001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在联合国主持下,阿富汗四方(北方联盟、罗马集团、塞浦路斯集团和白沙瓦大会)代表在波恩举行会议,并签署了《波恩协议》。与会各方一致同意在阿富汗组建临时政府,并推举普什图族温和派领导人卡尔扎伊出任临时政府主席,任期6个月。
2001年12月22日,阿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卡尔扎伊宣誓就任临时政府主席。
2002年6月11日至19日,阿富汗大国民会议在首都喀布尔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各民族和部落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选举产生了阿富汗过渡政府。卡尔扎伊以高票当选过渡政府总统,并于19日宣誓就职。
2004年1月4日,阿富汗制宪会议通过阿富汗新宪法。这标志着阿富汗国家制度的重建步入正轨。新宪法规定,阿富汗的政体将采取总统制。7月9日,阿富汗选举委员会宣布,阿富汗总统选举定于10月9日举行,议会选举在2005年春季举行。
2004年10月9日,阿富汗举行历史上首次总统直接选举,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以绝对优势当选阿富汗总统,任期5年。12月23日,卡尔扎伊总统签署总统令,任命由27名成员组成的新内阁,阿富汗新政府正式成立。
2005年3月20日,阿富汗选举委员会宣布,已推迟了三次的阿富汗议会选举于同年9月18日举行,议会下院选举和各省议会选举同时进行。
2005年12月19日,阿富汗首届民选议会召开首次会议,标志着阿富汗30年来首届民选议会正式开始工作。
2009年8月20日,阿富汗迎来自2001年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的第二次总统选举。卡尔扎伊与主要对手阿卜杜拉得票数领先进入原定于当年11月举行的第二轮投票。期间,由于由联合国主导的选举投诉委员会认定选举存在舞弊,阿卜杜拉以选举不公为由宣布退选,卡尔扎伊成为唯一候选人当选连任。
2014年9月21日,阿富汗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总统选举结果,前财长阿什拉夫·加尼在选举中获胜并当选总统。这意味着阿富汗重建以来首次权力移交取得重要成果。
新民环球讲坛诚邀读者参与
国际风云关联你我他,环球讲坛纵论天下事。由新民晚报社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民环球讲坛”自开讲以来,各界反响热烈。讲坛通常安排在周末下午2时至4时,由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主讲,聚焦热点问题。
有兴趣参加的读者请将报名信息发送至电子邮箱xmhdzb@163.com,或拨打热线电话52920166,同时欢迎团队报名。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本报将在国际新闻版刊发启事预告下一期讲坛时间和地点,敬请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