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又陌生的供应链管理
今年学术研讨会以“认识供应链管理”为主题。对于中国老百姓,“供应链”三个字似乎既熟悉又陌生,然而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都暴露出供应链环节中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不等于采购。”主题演讲中,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首席供应链官陈玟瑞指出,对大型餐饮企业而言,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才可能满足、并保证几千家餐厅供应的高效、稳定与安全。目前,中国百胜包括采购、品质管理等在内的439人团队,管理着400多家食品及相关供应商。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以及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主席兼CEO苏敬轼也一同参与讨论,就供应链管理中的焦点问题各抒己见。对于百胜目前终端直接管理、使用多元供应商的模式,专家们给予了肯定。
有说法认为,正是因为终端企业过度杀价才导致各种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讨论中,百胜摸索研究出的“软性比价”模式引发了媒体和专家的关注。所谓“软性比价”,就是供应商在确保食品安全合格的前提下获得竞价资格,其中出价最低的供应商可获得较多份额,但其他供应商也有机会跟标,拿到较少的份额。比价通常每半年一次,一次竞标失利的供应商还有机会下次赢回份额。“也就是说,出价低的不会因垄断份额而有恃无恐,其他供应商也不用担心完全出局。”苏敬轼说,百胜鼓励供应商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有序竞争,这种设计避免了过大的激励造成供应商恶性、过度竞标。
项目成果潮流、深刻、接地气
除了主题讨论,今年的研讨会上还宣布了基金2014年资助的4个新项目,并分享了2013年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这些符合网络时代特征,又兼具社会意义的课题,颇为引人注意。
重庆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在微博、微信上开设公共账号,普及餐饮健康知识,研究社交网络对青少年在外就餐行为的影响。调查中大部分年轻人都表示希望通过微博、微信来了解在外就餐健康知识的意愿,不过面对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不知如何选择。通过微博、微信开展营养教育尚存在局限,但未来可以探索通过科学可信的实名制微博、微信作为宣教载体,结合线下活动,对青少年就餐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高龄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少子化又使得不少家庭养老能力减弱。中国疾病预防中心“老年营养餐营养标准初探”项目,通过大量走访,详细研究老年人日常饮食营养摄入情况,从食材搭配、烹制方法到卫生安全、营养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颇具社会指导意义。
此外,一些“接地气”的研究项目,将学术研究成果与餐饮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川菜营养配膳指导软件的开发及应用”项目通过对100多道经典川菜营养数据的分析汇总,开发了一款配餐指导软件。这对那些既迷恋于重口味川菜又为营养健康担忧所羁绊的吃货而言,无疑是个福音。
“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是由中国肯德基出资,于2007年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与餐饮食品、营养健康、城市居民三者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及宣传教育项目。全国营养学科研人员可自由报题,经专家组两轮筛选后确定资助项目。每年,基金会召开“餐饮与健康”研讨会,向公众公布研讨成果。 周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