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浓郁的布依村寨位于多依河边,河边淘染花米的布依女孩是一道风景,蒸熟的花米饭也是一道风景,制作香藤粑的布依老奶奶娴熟的身手同样是一道风景,准备全锅汤的健硕布依男人更是一道风景……
花米饭濒临失传
关于“布依五色花米饭”,流传着一个远古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壮侗、壮傣、布依三兄弟在恬静的多依河畔辛勤劳作,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俗话说“树大分丫、人大分家”,三兄弟中大哥壮侗、二哥壮傣都已成家,他们俩商量后决定把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留给三弟布依,自己带着妻儿另寻他乡重置家园,布依兄弟知道后,说什么也不肯自己留下,让两个哥哥另建家园,壮侗和壮傣好说歹说才留住了弟弟布依。分手那天,正是农历三月三,以后,为了不忘同胞骨肉之情,每逢农历三月三,三兄弟的子孙就会汇集在美丽的多依河畔,载歌载舞,奠祭祖先,共叙手足之情。筛选上等糯米,采集山草稀药,做成五彩斑斓的花米饭,互祝长命百岁,同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幸福,让人生永远像鲜花一样美丽,长生不老。
每年的秋收后,布依人就把上等的糯米挑选出来留待做花饭用。到次年三月三到山上或房前屋后采来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把这些植物的根、茎、花、叶分别捣碎,提取出红、黄、蓝三种色素,再用这三色调出黑、紫两色,做花饭的五种颜色就准备好了。白色是米的本色,红、大红、紫三色是用一种叫作“姐妹饭叶”的植物的色汁来浸泡,颜色间的区别是叶浓度的差别;黄色是用一种叫作“黄米饭花”的植物花籽浸泡而成,黑色是用麦秆草类烧后用水浸泡,再滤其灰渣,取其色水浸泡而成;紫黑色是用枫香树的叶汁浸泡而成。
之后,将泡好的糯米分别装在五个小瓦盆中,再将五种色汁分别掺进去搅拌,待色汁完全将糯米浸透后,就把五盆色米拿到小河边淘洗——小河的名字叫多依,多依河畔淘花米饭的布依少女是这条女儿河上最美的风景。淘好后的米才可以搅和在一起,放到甑子里蒸熟。此时,满甄子红、黄、蓝、橙、黑,鲜艳的色彩在浓浓蒸气中熠熠闪烁,纯粹的香味满屋飘逸。面对如此色鲜味美的食物,即使你酒饱饭足,也禁不住要尝上几口。这时五色花饭色彩缤纷,清香可口,可凉吃,也可蒸热再吃。喜甜食的,就加上点蜂蜜,又香又甜。
做好的五色花饭如果在节日期间吃不完,还可以做成圆圆的小饭团,或让其自然晒干后收藏起来,日后慢慢吃。小饭团是要用油炸的,膨胀酥脆的花饭团不仅香脆,且外观好看,是最好的下酒菜。晒干的花饭,舀在碗里用开水泡软,即成花粥。如果在粥里再煮几个荷包蛋进去,这鸡蛋花米粥就是布依人待客的最好的食品了。作为“五色糯米饭”主要染料的苏木、紫叶,被当地村民砍伐燃烧,已很难发现。这项流传了数百年的布依族纯天然食品濒临失传。
别有风味香藤粑
每年清明时节,布依村寨上空都会香云缭绕,阵阵清香。原来,布依族同胞有一个传统习俗,即每年的农历清明节,家家户户必做清明粑,除自家食用,还邻里互赠,共同祈祷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病无灾,健康长寿……清明粑也叫香藤粑,做好后发出诱人的香气,吃起来又香又甜,很有地方民族风味。如果你深入村寨,你会发现这种香甜的食品还有一个不雅名字——狗屁粑!为什么叫狗屁粑呢?是因为做原料的狗屁藤,是生长在灌木丛中的攀缘藤本植物,采集时,植物浆的气味犹如屁臭,人们因此称之为狗屁藤。
制作香藤粑的前一天,布依族姑娘们一边手拿着镰刀,一边手挎着篮子,三五成群往山坡上的树林边,用灵敏的目光搜索目标(香藤)。她们一边采香藤一边唱出甜蜜的布依山歌(情歌),红扑扑的脸蛋洋溢着对幸福的向往。采回家的香藤先用木钟打烂;再用大钆刀把已半烂的藤子切割有成人手指长的一节节,最后放到打至全烂才拿到水盆里,盆里放进6至8斤清水,这时用双手连同水一起搓,待藤子里的味儿充分流出来了,过滤去残渣只用剩下的青绿色的香藤水泡入8至10斤比例为1:3的大米和糯米,时间为8到12个小时即可。
香藤粑面和得不能太稀,稍干些为好。然后捏成比汤圆大些,均匀地排在簸箕之中,且相互要留有一定的间隙,否则会有粘在一起的可能。下锅要适量,不能太多,一般在8至12粒之间为好,多了不好煸炒。煸炒之前,大铁锅四周要用带一定肥肉的鲜猪皮或腊猪皮摩擦出一定的油脂,使所煸炒的香藤粑不粘锅,但又不能因油多而形成炸制。在整个煸炒的过程中,只能用小火和慢火,不能用武火,不然容易煳及不熟。煸炒用的铲子是用竹片做成的,作用端为半圆形,且不能太快和太厚,以免在煸炒过程中伤及香藤粑,而使其成形不好,甚至破碎。其中,根据香藤粑成熟的程度,边煸炒,边用铁铲子压扁香藤粑,使其慢慢成形如同柿饼形就行了,严格讲,就像大铜钱形,其颜色也有些相似于铜色。待全部都成熟、成形、成色就可以出锅了。出锅前,给香藤粑撒上适量的食盐,再煸炒数秒钟就完成了整个香藤粑的制作。出锅后的香藤粑置于竹编的簸箕,让其自然降温,趁温热的时刻,就可食用和招待客人了。
香藤粑和过大年打的年糕有很大的区别:年糕制作简单,是纯糯米做的,用蒸熟的糯米饭三四个人抡起粑棒反复打就成了。颜色是白色的,味儿腻,没有甜味,吃多了消化不良。而香藤粑香味扑鼻、口感细腻、香中带甜的绿色食品。而且,吃了不感到腻,是因为有一部分是大米,再加上纯自然的植物藤水泡过,绿色的水融入米中,所以煎好的粑粑颜色也很吸引人,深绿色带油煎过后的一点一点金黄色。只看其铜钱形的外观就直留口水,吃起来清凉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相传,在春天食香藤粑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现代医学表明食香藤粑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酣畅淋漓全锅汤
“远方的客人欢迎你到我家来,没有好菜好饭招待你,两杯农家米酒随你抬(端)……”长桌宴正式开始前,布依族的女人们又唱起了深情的敬酒歌。布依族女同胞张琼告诉我们,布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有“无酒不成席,无歌不成敬”的习俗。
布依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布依风情古朴浓郁、神秘独特。长桌宴上的全锅汤正是布依人的专利食品。每当节日或是家中来了客人,布依族妇女便认真将家里打扫一番,并染五彩花饭。布依族男人则聚到一起准备全锅汤,把羊牵到河边,宰杀清洗干净,然后架起锅灶煮全锅汤。据了解,布依族人家不光在祭山祭水时煮全锅汤,凡属祭祀活动都要煮全锅汤,特别是老人过世上祭那天,过世老人的姑爷、后家等带来祭拜的羊、猪、牛、鸡等,都要用来煮全锅汤。
全锅汤的制作方法也很讲究,先用干净的盒子装适量食盐,将食盐用水溶解,拿这个盒子装宰羊时的羊血,待到羊血基本流完,加入适量清水,放到一边让它凝固留用。再用开水把羊毛烫光、洗净。之后将褪好毛并洗净的羊解剖开,把内脏取出洗干净。最后把清理好的羊切成若干大块,和洗净的羊内脏一块放入大锅中,用中火慢慢煮至熟后,将肉块和内脏取出切成小块,再将凝固的羊血也切成小块,最后把切好的肉、内脏、羊血一同放入锅中,用小火再烧1至2个小时,全锅汤便可出锅上桌食用了。
布依人生活的地方气候炎热,猪羊都不可能长得太大。但肉却出奇的香。全锅汤的熬法也很讲究,首先把清洗干净的猪和羊宰成若干大块连同杂碎一起放进锅里煮,待肉基本熟了,再取出切小,重新放进汤锅。此时开始加放佐料,布依人熬全锅汤的佐料非常独特,与其他民族的截然不同,这些佐料全是他们集千百年来的饮食经验独创所得,所以全锅汤的味道显得特别鲜美滋嫩,配之以独特的蘸水,吃起来更是香味四溢,浑身通泰,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