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康复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患沟通不足成为疾病管理软肋
虞睿
  良好的医患沟通对疾病医治、病情进展乃至康复预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糖尿病临床治疗领域率先对此展开了多国参与的大规模研究IntroDiaTM。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接受调研的145位日本医生中,77%的人认为在2型糖尿病诊断阶段的沟通对于患者对疾病的接受程度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数据与今年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第74届学术会议发布的全球数据保持一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医生(在26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同率达到76%至100%)赞同这一观点。很显然,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病情改善与好转,对糖尿病疾病管理具有关键性影响。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庞大,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调查数据显示,医生分给每位患者的时间平均只有382秒,医患之间缺少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交流。现代糖尿病治疗理念主张全程管理,糖尿病疾病本身以及治疗方案相当复杂,匆忙的就诊时间无法满足医生对病人的问诊和检查,为药物处方的失误或治疗方案的偏差埋下了隐患,也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杨文英教授表示,由于沟通时间有限,要求医生在最短时间内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处方安全有效的药物。但由于糖尿病患者用药后,会存在低血糖、肝肾损害、药物相互作用等一系列风险,临床上需要做很多检查,如肝肾功能评估等,并且经常要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体重控制,心血管及肝肾功能的改善,兼顾服药的依从性和便利等,对医生和患者都构成了挑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邹大进教授认为,就当前的医疗环境,迫切需要探索一种简便的治疗方式。但这种简便治疗方式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简单,而是在简化血糖控制流程的同时,又要保证疗效与安全,从而实现医生与患者对糖尿病的轻松管理,这不仅是医生与患者的共同心声,也是糖尿病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医疗技术和药物研发快速发展的今天,药理机制不同的降糖药物层出不穷,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治疗组合。其中,以利格列汀为代表的强效、高选择性的DPP-4抑制剂,不经肝肾代谢,无需根据患者肝肾功能而调整剂量,对糖尿病管理复杂性现状加以了改观。

  医药科技日臻完善,缓解了患者对药物相互间作用、药物过量等方面的担心,让患者用药更安全。医患之间建立真正的信任,开展良好充分的沟通与互动,才有利于实现医患两轻松。       虞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目击
医患沟通不足成为疾病管理软肋
省着用 悠着点
肿瘤病人的冬令膏方调补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康复B03医患沟通不足成为疾病管理软肋 2014-12-15 2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