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首批法官助理上岗3个月“初体验”
~~~——上海首批法官助理上岗3个月“初体验”
~~~——上海首批法官助理上岗3个月“初体验”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当法官 80后助理从头探路
——上海首批法官助理上岗3个月“初体验”
宋宁华
  |开|栏|的|话|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见证了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个标志性的事件,从自贸区一周年到沪港通开通,从基层建设“一号课题”到城市顽症的治理,从司法改革到教育综合改革……每一个市民朋友,是改革的实践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经历的起起伏伏,感受的点点滴滴,正是这个时代具体而微的反映。

  本报开展“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主题报道,今起开设“大时代‘小’人物”栏目,记者走进“寻常百姓家”,为大家讲述普通上海人的故事,讲述时代变革是怎样改变着他们的人生,他们的努力又是怎样改变着这座城市。

  生动的细节温暖人心,真实的情感提振信心,在大时代,听“小人物”的故事。

  (线索征集邮箱jcgs@xmwb.com.cn)

  今年7月,作为全国司法改革的“探路先锋”,上海司法改革试点拉开大幕。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9月5日,新中国首批289名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在上海接受任命,至今已正式上岗3个多月。

  3个月来,年轻的法官助理们对于司法改革有何切身体会?这个“新行当”对于推动司法改革起到怎样的作用?

  司法改革新行当

  80后的宝山区法院民一庭法官助理唐启盛(见上图)今年29岁,清秀斯文,有份比同龄人多些的成熟与稳重。

  他告诉记者,2011年,自己从南京河海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后,来到上海宝山区法院工作。当了两年多的书记员后,去年他被遴选为预备法官,作为准代理审判员从事了一年左右的审判工作。“也就是说,其实我已经‘披上法袍’办了将近一年的案子。按照原来的节奏,今年9月10日培训结束后,我就可以被正式任命为代理审判员,正式成为一名法官了。”

  随着上海司法改革拉开序幕,法官助理成为司法改革后应运而生的“新行当”。原本即将正式当上法官,如今却“脱下法袍”、被列入了法官助理的职业序列,小唐承认自己刚开始时,对此“有点想法”。对于司法改革,他说,那时的心情是:“满怀期待,又怕‘受伤害’。”

  但随着对司法改革意义、改革核心内容的深入了解,小唐的想法开始转变。“原来法官办案,往往要经过审判长、庭长、院长等层层意见和审批。现在司法改革后,实行的是主审法官独任办案责任制。也就是说,案子办得好不好、对不对,主要靠法官自己‘扛’,权力大了,责任也重了,这对法官的综合素质和办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小唐拿司法改革后法官精英化的标准对照自己,“虽然学历是硕士,但社会经验、办案经验不足,光靠当一年准代理审判员的经历,办案心里还是没底。”由此他感觉到,有了法官助理的过渡阶段,跟着有经验的带教法官学习,实际上是为自己未来实现“法官梦”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无论对自己,还是当事人,都是好事一桩。

  助理上岗初体验

  今年9月5日,小唐作为上海首批法官助理之一,正式宣誓上岗。

  “和法官不同,法官助理不坐在审判席上,也不穿法袍,而是和书记员一起坐在审判席前面一排,穿法院制服,佩法院徽章。”小唐承认,刚开始有点失落感。其他庭室还发生过老律师看到法官助理主持调解,拒绝参加的个别现象。

  但是,小唐很快在新的人生坐标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虽然责任不如法官重,但法官助理并不轻松,要参与到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开庭前,法官助理要初步审查案件、做庭前调解、庭前调查与财产保全、庭前证据交换、庭审排期等工作;庭中环节,则要参与庭审、梳理归纳争议焦点,还可以向法官提出自己对案件的意见;庭后环节,主要是根据法官意见撰写裁判文书。”

  小唐很快发现,在许多方面法官助理大有作为,尤其是做好庭前调解。“这不但可以给法官减压,也可以案结事了,起到很好的诉讼效果。”几天前,宝山区法院收到了家住淞南小区的老李来信,感谢“唐法官”帮助他解决了和物业公司的劳务纠纷,“我只来法院一趟就解决了矛盾,不用来回奔波,气也消了,这样的法官应该好好表扬!”

  原来,60多岁的老李在一个小区当门卫,公司以他上班时间打瞌睡构成违纪为由把他开除了。老李一怒之下把物业公司告上法院,要求索要经济补偿金。小唐了解案情后发现,由于老李入职时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双方实际建立的是劳务关系,按照法律规定,无法获得经济补偿金。公司态度也很强硬,表示“一分钱不愿意给。”为此,小唐将双方都约到法院,请公司从善待老人、公司形象等方面考虑退一步;同时也劝老人不要钻牛角尖,把不开心的事挂在心上对健康不利。在小唐的耐心劝说下,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同意各让一步,公司当庭给予老人一定的经济赔偿。

  最近,小唐参加上海市民文化节获“百名优秀市民演说家”荣誉。“调解一场平均3小时,一天常安排两场,口才变好了。”小唐笑着说。

  小唐还给记者“晒出”法官助理上岗以来的“成绩单”——平均每个月调解成功近15起案件,占受理案件数近一半。而过去他任准代理审判员期间,平均一个月仅能调解成功两三起案件。

  “不想当法官的,不是好的法官助理。我希望自己在新的平台上,尽心履责,争取早日披上法袍,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小唐如是说。

  |记|者|手|记|

  法官助理正式上任3个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作为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先行先试的四家法院之一,宝山区法院院长汪彤介绍,他们把完善主审法官独任办案责任制,作为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官助理上任以来,由于“助理的归助理,法官的归法官”,不仅小唐的“成绩单”加分,另外几家试点类似成果也“已露尖尖角”。闵行区法院代理院长黄祥青坦言,“以前审判委员会会议主要是讨论个案”。2004年闵行法院召开的66次审委会会议,90%以上都讨论个案处理,但今年来数量大大降低,“审委会的功能从审判案件为主,转成审判管理为主”。

  只有改变中国司法“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积弊,实现“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才能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防止司法腐败,确保司法公正。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目击
还古镇青青河岸 给村民宜居家园
想当法官 80后助理从头探路
综合治理跨围墙 应对夜间停车难
新民晚报要闻A03想当法官 80后助理从头探路 2014-12-15 2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