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戴望舒与四本诗集
朱少伟
  朱少伟

  1928年8月,戴望舒的《雨巷》发表于上海《小说月报》,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之誉。嗣后,这位海派诗歌代表人物的四本诗集均在沪问世。

  1929年4月,上海水沫书店出版戴望舒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特意在扉页题辞给意中人。谁知,对方却保持沉默,戴望舒继续充满激情地给她写情书。有一天,戴望舒既给意中人写情书,又为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撰稿,匆忙中竟装错信封。结果,那位姑娘拆信一看,见是戴望舒的文章,感到莫名其妙;而《现代》杂志编辑看了戴望舒的情书,觉得真挚动人,不加修改便刊出。此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以致双方都有点难为情。由于戴望舒执著追求,那位姑娘终于心有所动,但提出一个条件:希望他先取得外国学位并找到体面工作。于是,在1932年10月,他搭邮轮赴法国。

  在法国期间,戴望舒经济拮据,不得不靠译稿来挣钱,他曾在给叶灵凤的信里说:“要读书,同时为了生活的关系,又不得不译书,而不幸又生了半个月的病。”尽管如此,戴望舒仍未放下挚爱的诗。1933年8月,上海现代书局出版戴望舒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他努力开拓创作领域、形成独特风格,从而完成了“对新诗创作倾向的最后选择和定型”。

  1935年5月,戴望舒返回上海,那位姑娘却已与她喜欢的一名推销员恋爱。不久,戴望舒结识像自己在《雨巷》中所写的“丁香”那样“结着愁怨”的另一位姑娘,逐渐走出失恋阴影。其间,戴望舒曾在沪主编《现代诗风》杂志,创刊号印千册一下子卖完;接着,为了同“北方诗派”携手,他与朋友在沪创办《新诗》月刊,使之成为海派诗人交流园地。1937年初,上海杂志公司出版戴望舒第三本诗集《望舒诗稿》,施蛰存曾在信中对他说:“徐志摩而后,你是有希望成为中国大诗人的。”

  1937年11月,上海租界成为“孤岛”。翌夏,戴望舒移居香港从事文化活动。1939年10月,戴望舒与艾青在香港创办《顶点》诗刊,创刊号《编后杂记》指出:“《顶点》是一个抗战时期的刊物。它不能离开抗战,而应该成为抗战的一种力量。”香港沦陷后,戴望舒被日军逮捕;隔了数月,经叶灵凤疏通,他被“保释”出狱,直至抗战胜利才得以重返申城。1948年2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戴望舒第四本诗集《灾难的岁月》,《诗创造》杂志旋登广告:“戴望舒先生,是新诗拓荒者之一……近年来,他专门致力于翻译和介绍工作,很少创作,这本《灾难的岁月》,便是从少数诗作中选辑而成。”其中,部分诗作于抗战前,交织着关于历史与个体、生与死、永恒与有限的人生沉思;部分诗作于抗战期间,风格转换,抒写了民族的集体创痛和渴望。

  戴望舒生平创作的诗虽仅百余首,却在我国诗坛有着重要位置,这是因为他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对海派诗歌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安居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生态上海·冬之恋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教育
   第A34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A35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A3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A3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A38版:专版
   第A39版:新民俱乐部
   第A40版:演出
   第A41版:新民健康
   第A42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4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4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6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7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8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9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0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1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6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7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8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9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0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1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汽车周刊
   第B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3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3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3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穿越时光的感动
美与幼童
戴望舒与四本诗集
将登泰山雪满山
终老“六帆斋”
需要一点悲观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戴望舒与四本诗集 2014-12-17 2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