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终老“六帆斋”
顾云卿
  顾云卿

  “六帆斋”是我书斋名,无甚深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挂历,我不选美女风景、生肖名画,而专挑寓意“一帆风顺”六张帆船图案的,故名。

  现今,我的一天时光,基本上在书房度过。退休回家后,一大动作是把原先1.6米的大书桌和外面买的电脑桌请出送了人,定制了具有原有功能的两件家具。但那决非重复,而是增加了特定的书架部分。写字台缩小到1.1米,增加了一个1米宽、1.4米高的书架。电脑桌除了脚可伸进之外,右侧和桌肚里侧都成了书架。书籍只有立起来,才方便查找。当年我制作四壁书橱,前后两层,后层各加了块5厘米高的搁板,就像拍集体照后排人站在凳子上,书脊上的书名便露脸了,一目了然。

  我喜欢购书,工资大部分都交给书店。那时还有内部书供应,我中意《邱吉尔回忆录》《第三帝国的兴亡》和《摘译》等。中外文学名著是不可少的,后来逐步将主题集中到文史方面,买的都是初版书。每本只有几角钱的《走向世界丛书》《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便宜得让人不可思议!一套《佩文韵府》或《辞源》,只有40多元,买得早啊!从旧书店淘来的几百册《丛书集成初编》,又配了一本专门的《目录》,都是几角几分的。后来按图索骥再配新版的,价钱就论元或进两位数了。

  当年买书时,曾有一念想:留着退休后慢慢看。现在真的到了这样的时刻。退休后坐在书房里,东翻翻西翻翻,如同旧侣约会;整理来整理去,就似重入新居。我还喜欢将报刊上有关的评论,剪下归入相应的书本,相互对照,便获全貌。

  我书房里另一特色是剪报多。半个世纪日积月累,蔚为大观。从“文革”开始,我收藏了刊有全部《海瑞罢官》讨论的《文汇报》;偶一机会觅到“文革”前《光明日报》合订本,我把《文学遗产》《史学》《东风》副刊等专版,撕下归类剪贴。剪报必须归类,才方便查找使用。我以作者为序,按姓氏拼音排列,作成剪报夹。我对岁时节俗有兴趣,又按24节气和传统节日为类别,搜集相关剪报。我是上海人,报上关于上海前世今生的众多大小文章,集中在一起,俨然成一专题资料。如欲写篇小文章,材料应有尽有。现在有了互联网,百度一下更加方便。但我翻阅自己的剪报,有时更觉得心应手。退休后喜欢上了书画,一段时间常去观看各种拍卖会预展,索取了《拍卖图册》,回家后也按书画家分门别类,与相关画册对照起来,易窥全豹。剪报是剪刀加浆糊,本是个简单劳动,匠工伎俩,但边剪边读边思,也成了个技术活,对我学习写作助益颇丰。

  我年近古稀,要读完书房内的藏书,尚属不易,再加上网上那个庞大无比的“书房”可供我选用,故我近年买书减少,非但不做加法,还大做减法,这很重要!我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将有关资料通过扫描制成电子文本,腾出空间,一个活动硬盘足抵你半个书架。另一是将余生不可能再用之书,送掉卖掉。总的目的是让晚年居住更为舒适。

  终老之计,人人考虑。南朝沈约钟情郊居,“以斯终老,于焉消日”;宋代陆游“一扫万钱食,终老稽山旁”;郭沫若“实想在西湖终老”,我的夙愿如文题所云:《终老“六帆斋”》。能拥有一间朝南的自有产权书房,吾愿足矣!

  十日谈

  我的书房

  明起请看一组《出国糗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安居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生态上海·冬之恋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教育
   第A34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A35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A3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A3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A38版:专版
   第A39版:新民俱乐部
   第A40版:演出
   第A41版:新民健康
   第A42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4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4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6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7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8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9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0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1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6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7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8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9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0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1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汽车周刊
   第B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3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3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3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穿越时光的感动
美与幼童
戴望舒与四本诗集
将登泰山雪满山
终老“六帆斋”
需要一点悲观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终老“六帆斋” 2014-12-17 2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